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王超安

管理咨詢師,利用業余時間從事產業研究20余年,擔任多家學術媒體特約記者、特約撰稿人。

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王超安>>收獲機市場>>

關于推進水稻生產機械化的幾個問題收藏

  
 推薦: 

    水稻是我國種植面積**大、產量**高的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4億多畝,產量超過3600億斤,全國居民口糧消費結構中,稻谷占65%左右。提高水稻綜合生產能力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長期戰略目標。綜觀全國水稻生產機械化情況,總體水平不高,尤其是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僅7.1%(包括機插、機播、機拋秧等),又成為制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一個瓶頸。農業部已將加快推進水稻生產機械化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農機化的一項重點工作,加大了相關設備的購置補貼力度。今年,中央財政安排部分資金,在全國率先啟動50個示范縣,開展水稻機械化插秧示范、推廣、培訓工作,各地也啟動了一批省級示范縣,水稻生產機械化生產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各省在工作思路、方法上積極探索,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下面就推進水稻機械化生產談五點看法: 

    一、為什么要推進水稻生產機械化 

    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農民需求**迫切。解決水稻生產“三彎腰”的問題,是多少年來農民呼聲**高的問題。特別是現在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力已經轉移非農產業,農民的勞動觀念也發生了顯著變化,繁重的“三彎腰”勞動沒人愿意干,也沒有多少人能干,農民迫切需要機械化來替代。二是技術和裝備基本成熟。通過這些年引進、消化和吸收,從育秧、插秧、收獲、植保到烘干的全套機械化技術和裝備,已經基本成熟,一些產品大批量投入生產,并且取得質量可靠、性能穩定的成效,為推進水稻生產機械化提供了良好的裝備基礎。三是經濟上可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但是一個技術問題,而且更是一個經濟問題。既要研究是不是有成熟的裝備和科學的技術路線,也要研究經濟上是不是合算,實施的主體能不能承受、有沒有效益。現在機械化收獲、插秧之所以能推開,是因為它既能節本,又能增效,還省心省力,農民覺得經濟上合算。九十年代,一些地方從國外引進了工廠化育秧設備,為什么推而不廣,主要是成本太高,農民難以承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工廠化育秧不適合我國家庭小規模生產經營的體制。目前收獲機械已實現本地化生產,半喂入收割機價格是九十年代進口價格的一半,雙膜育秧和軟盤育秧大大降低了育秧成本,機械化作業成本遠低于使用人畜力,使用機器更合算。有了這三個前提,即農民需要、技術裝備成熟、經濟上可行,大規模推廣的條件已經具備。 

    二、如何推進水稻生產機械化 

    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包括機耕、機插、機收、機械烘干以及機械化植保和中耕除草等環節,當前重點推進的主要是機插、機收、機械烘干三個環節。不同環節需要采取不同方法來推進。 

    機械化插秧,現在還處于起步階段,推進機械化插秧的難點不在于“插秧”,而在于“育秧”。江蘇省農機部門探索出的雙膜育秧、軟盤育秧等新型、簡易、經濟的育秧模式,大幅度降低了育秧成本,經濟上具備了推廣的前提。但這套育秧技術農民缺乏認識,也不掌握。目前需要依靠政府部門為主去推動。各級財政應加大扶持引導的力度,各級農機部門通過建立示范點、召開推薦會、現場會等方式傳授、推廣。只有讓農民掌握了機械化育秧技術,同時借助各級財政的購機補貼,拉動插秧機的發展,機械化插秧問題就能夠逐步解決。 

    機械化收獲,目前農民已經廣泛認同。近幾年,機械化收獲發展很快,去年全國增長了5.2個百分點,已接近40%的機收率。在機收問題上,現在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對收割機購買實施適度補貼,鼓勵農民發展水稻收獲機械;二是加強跨區機收的組織協調,引導農機手通過跨區機收提高收割機的使用效益。 

    機械化烘干,近些年南方一些省市推廣力度加大,但發展速度緩慢,主要的原因是在我國家庭承包經營體制下,一家一戶生產規模不大,發展烘干機械難以取得效益。一是烘干機一次性投入多,農民買不起,即便實施政府高額補貼,農民覺得還是不合算。二是烘干增加了糧食成本,按照現行的工藝流程,一個烘干的過程不算短途運輸費用,每斤要5-8分錢的成本,通過烘干設備干燥與其他方式干燥的稻谷,在市場上又體現不出價格差異,在正常天氣情況下,農民往往選擇自然干燥的辦法。**近一段時間,受“碧利斯”和“格美”臺風的影響,我國早稻主產區的湖南、廣東、廣西、江西部分地區連降暴雨,持續時間長,雨量大,歷史罕見。大量早稻絕收,一部分搶收回來的早稻,由于持續陰雨而霉變、發芽,地方政府和農民發出“要有烘干機械就好了”的感嘆。我國烘干機械目前處于“正常天氣無人用,災害天氣不夠用”的尷尬境況。我認為主要應把糧食收儲企業、加工企業、種糧大戶等作為發展烘干設備的重點對象,切實加大購置和使用過程中的財政扶持力度,降低投資和運行成本,依靠這類主體儲備一定的烘干能力,確保糧食的豐產豐收。 

    三、機械化插秧技術有哪些優點 

    一是適合水稻生長的生物性要求,能夠達到高產、穩產。“淺、穩、直、勻”這四個字體現了水稻機械化插秧的基本特征。因為機插的秧苗“淺、穩”,水稻返青快、分蘗多,根系比較發達,不易倒伏;又由于機插的秧苗“直、勻”,水稻生長的通風透光條件好,病蟲害不易發生,籽粒飽滿,能實現高產、穩產。各地實踐表明,實施機械化插秧,早稻、中稻、晚稻都能增產,只是增產的幅度不一樣,每畝從25公斤到50公斤不等。二是成本低。與人工插秧或拋秧比較,機械化插秧的成本**低。典型調查表明,機械插秧比人工插秧成本能降低30-40%。三是搶農時。如果機械化插秧問題解決了,不少地方單季稻可以變成雙季稻,提高復種指數,增加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四是節省秧田。按照常規育秧,一畝秧田只能栽插水稻10畝左右,而機械化插秧育的是高密度小苗,一畝秧田可以插80-100畝,能夠大量節省秧田。全國4億多畝水稻,如果80%實現機械化插秧,能節省秧田2000萬畝左右,按照平均畝產800多斤算,新增產量近160億斤。在我國耕地剛性減少的情況下,宏觀效益十分明顯。 

    目前,我國水稻的種植方式大致有人工插秧、拋秧、機械直播、機械插秧四種,之所以存在這四種方式,就說明各有存在的必要,這主要是由于各地的自然、氣候、經濟發展水平、勞動力狀況以及思想認識等多種因素造成的。當前,我們不能為推廣某種方式而否定其他方式,而是讓農民在比較中選擇。 

    四、示范培訓的重點對象是誰 

    示范培訓的重點對象應當是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和各類基層農機合作組織、協會等,而不是千家萬戶的農民。因為在農村,這些人接受能力**強,示范帶動作用**大,把這些人教會了,其他農民都會跟著學。“一戶帶一村,一村帶一片”,是我們農業技術推廣的一種科學有效的方法。**初的3到5年的時間,是需要政府技術推廣部門把這套技術傳授給大戶和合作組織等農村的能人,讓這批能人看到好處和掌握技術后,他們就會通過言傳身教,輻射帶動周邊的農民,那時就會變成農民教農民、農民帶農民的一種自覺行動。 

    五、如何布點 

    如何布點示范,大家認識不一定相同。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集中資源搞幾個點,爭取搞大搞出規模。另一種是把資源適度地進行分散,在一定范圍內布更多的示范點,每個點300畝至500畝,形成一個“星星之火”之勢,然后促其“燎原成一大片”。中國農民普遍存在“從眾心理”并且“眼見為實”,在同樣的推廣資源下,進行多點示范可以讓更多的農民盡快認知和掌握技術,推廣的步伐可能會快一些。 

    總之,只要我們思路明確,方法對頭,加上各級農藝、農機部門的積極配合和努力,實現水稻生產機械化不是十分遙遠的事情。 (張天佐) 
  

 



發表于 @ 2008年06月29日 16:27:00 |點擊數(

舊一篇:農機市場:誰帶領玉米聯合收割機突圍技術堡壘 | 新一篇:推進農機作業標準化 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博客信息
王超安的博客
創建時間2007年11月18日
今天點擊:945
本周點擊:302
本月點擊:1975
點擊總數:251538
[發私信][加為好友]
博客公告
管理咨詢師,利用業余時間從事產業研究20余年,擔任多家學術媒體特約記者、特約撰稿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先后在新華社、人民日報社、經濟日報社、農民日報、中國工業報等媒體發表作品300余篇,其中在中文核心雜志發表作品40多篇。目前就職于一拖股份公司。 本博客除注明“原創”作品外,其余作品均來自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告知以便刪除。
文章分類
本人觀點本人觀點(12篇)
播種機械保養播種機械保養(14篇)
柴油機市場柴油機市場(6篇)
柴油機維護保養柴油機維護保養(72篇)
產業研究產業研究(104篇)
迪爾天拖板塊迪爾天拖板塊(2篇)
個人觀點個人觀點(13篇)
購機補貼購機補貼(11篇)
管理故事管理故事(114篇)
管理文萃管理文萃(13篇)
宏觀走勢宏觀走勢(74篇)
農機具園地農機具園地(39篇)
企業動態企業動態(1篇)
收獲機技術收獲機技術(10篇)
收獲機市場收獲機市場(9篇)
收獲機械維修保養收獲機械維修保養(48篇)
首長講話首長講話(3篇)
拖拉機技術拖拉機技術(37篇)
拖拉機市場拖拉機市場(29篇)
拖拉機維修保養拖拉機維修保養(109篇)
寫作天地寫作天地(2篇)
行業亮點行業亮點(100篇)
一拖公司板塊一拖公司板塊(1篇)
油價上漲油價上漲(21篇)
政策法規政策法規(26篇)
質量管理質量管理(1篇)
專家訪談專家訪談(13篇)
電子商務電子商務(0篇)
©2016 nongjitong 農機通提供技術支持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政策 使用條款和版權聲明
頁面生成時間:2020/12/24 0: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