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羅曉

報社編輯,本科學歷,從事新聞工作近20年。被省新聞學會、企業報協會評為優秀新聞工作者。

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羅曉>>宏觀視野>>

血酬定律與歷史弈局收藏

 

     

(推薦) 

 

血酬定律與歷史弈局  


 

血酬定律所描述的核心問題,就是生命與生存資源的交換。在天則所談論這種牽涉到經濟學的問題,我有一種班門弄斧的惶恐。但是,既然想把房子蓋起來,就必須把木匠活干好。有了魯班的評點, 木匠可以把活做得更好。

血酬定律:生命與生存資源交換的邏輯

血酬就是對暴力的酬報,好比工資是對勞動的酬報,地租是對土地的酬報,利息是對資本的酬報。這是土匪軍閥和各種暴力集團賴以安身立命的東西。

這個詞是我杜撰的。杜撰的時候,我參考了一些來自江湖的命名,在江湖黑話中,錢就被稱為“血”,錢多就是“血旺”。送錢叫“上血”,每天送的陋規叫“日血”,每月送的陋規叫“月血”。另外一種表達方式,綁票收入的錢,山東土匪稱之為“吃紅錢”。我的杜撰就以這兩種說法為原料。

此外還有幾種表達方式。古人叫橫(第四聲)財,我們現在的俗話是賣命錢或買命錢。賣命錢,這種說法至少在清末民初就流行了,馮玉祥在《我的回憶》里提到過。與血酬的意思接近的詞還有“命價”。但是,正如工資或工酬不等于工價一樣,血酬與命價也有區別。血酬強調酬勞的來源,命價強調賣命時生命的價位。

血酬定律

工資地租等都是對生產要素的報酬。血酬不是對生產要素的報酬,而是破壞要素參與資源分配所得的份額。破壞要素不直接參與使用價值的創造。血酬的價值,決定于拼爭目標的價值,同時也以血汗和生命付出的方式賦予拼爭目標相應的價值。這就是血酬定律。

簡單地說,血酬的價值是如何決定的?是由拼命爭奪的對象的價值決定的。譬如冒著被抓住槍斃或被當場擊斃的風險搶銀行,假設可以搶到現金一百萬,那么,賣命的回報就是一百萬。如果儲蓄所里只有三五萬,那么,賣命的回報就是三五萬。

如果是綁票,以人身為拼搶的直接對象,血酬的價值就取決于這張肉票的價值,即對方的命價。綁到億萬富翁,要三五百萬大概沒什么問題。綁一個乞丐,不但不能賺錢,說不定還要賠上幾頓飯錢。在歷史事實中,人命是有價格的,其價格取決于被害者對損害的估價,取決于他實際支付多少錢避害,取決于受害者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民國初年華北一帶小康人家的“票”價大概在銀洋二百元上下(宣統一塊銀圓的購買力大概相當于四五十元人民幣,大約萬八千元一條命),而富裕人家的票價動輒成千上萬,人命的價格差距數十倍。命價是由生命擁有者及其相關者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決定的。至于肉體的傷殘,不同的傷殘部位有不同的估價,平均起來大概相當于命價的四五分之一。

總之,血酬的價值取決于拼搶對象的價值,這就是血酬定律的基本內容。

但是,僅僅說到這里還不夠。如果血酬的價值由拼搶對象的價值所決定,那么,拼搶對象的價值又是如何決定的?

假如我們回到原始狀態,這個世界上沒有銀行,也沒有百萬富翁,根本就沒有貨幣,甚至連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糧食和布匹都沒有,不能像漢朝那樣以“兩千石”為計算俸祿的尺度。那時我們看到的,只有甲猴群的十平方公里領地和乙猴群的十平方公里的領地。在猴群“人口”膨脹,發生食物危機的時候,甲猴群犧牲了十只雄猴,趕走了乙猴群,奪來了十平方公里的領地,這十平方公里的領地如何估價?其價值為十只雄猴的鮮血和生命,平均每平方公里一條猴命。這就意味著,拼搶本身也是一個價值賦予的過程,通過流血犧牲,將價值賦予拼搶對象。用一句中國老百姓熟悉的大白話表達:“這是我流血流汗換來的,想白拿?沒門!”

什么是價值——血酬定律與勞動價值論

什么是價值?價值是一種關系評估,即人們通過付出汗水、勞動、心血、生命、時間、貨幣或其他可支配資源表達出來的對某種東西的效用的重要性的評估,體現了評估主體的生存、繁衍、發展和生活質量對評估對象的依賴關系。

人類這個物種和其他物種一樣,往往要用生命換取生存繁衍資源,這種行為比勞動生產更加基本和原始。只要是生存發展所依賴的東西,只要是稀缺的,無論是否凝結了人類的勞動,人們都愿意并且不斷地付出血汗去獲取、爭奪或交換,當然還有隨后興起的生產制造。人類以付出上述生命活動的方式,顯示出對那些稀缺之物的價值評估。

按照勞動價值論的觀點,商品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之分,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未經人類勞動加工的東西可以具有使用價值,卻不具備價值。例如空氣。

從血酬的觀點看,人們生存發展所需要的東西,具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只要是稀缺的,必須付出代價才能獲得的,無論是否經過人類勞動加工,都是有價值的。例如淡水。

人們生存發展所依賴的條件一旦出現稀缺,不能隨意獲得,就出現了多種取得途徑,并有相應的代價支付。

勞動價值論強調了第一條途徑,**重要卻不是**原始的途徑,即自己生產制造。缺乏食物,人們可以播種收割;缺乏房屋,人們可以設計建造。

“血酬”的觀點重視了第二條途徑,也是**原始的途徑:缺乏淡水,動物和人類往往去拼命爭奪;缺乏生存空間,動物和人類往往憑暴力搶占——盡管暴力爭奪行為并不直接參與使用價值的創造,卻以付出血汗等代價的方式體現了對該使用價值的價值評估。

第三條途徑,則是避免流血流汗同時又獲得資源的途徑,就是交換——人們用相對富足因而邊際效用較低的東西,換取相對稀缺因而邊際效用較高的東西。這第三條途徑,其實可以并到前兩條途徑之中。因為,如果搶劫的成本為零,不用擔心遭到反抗和報復,交換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搶劫者將橫行天下,赤手空拳吃遍全世界。

在歷史事實中,上述三條途徑的取舍,本身就是當事人根據自身優勢比較選擇的結果。人們將選擇生命活動付出**少的途徑,獲取稀缺的使用價值或曰效用。

在上述三條途徑之中,勞動可以直接參與使用價值的創造,例如電腦生產,無中生有,因此獲得了**多的關注。但是,在勞動行為產生之前,在采摘和捕獵以及爭奪食物和領地的動物行為之中,已經發生了生命的付出,發生了異性之間和不同等級之間的以食物為手段的交易,發生了價值評估的行為。暴力爭奪和交易行為雖然不直接參與某種物品的使用價值的創造,卻構成了勞動行為誕生的機會成本:只有在暴力爭奪風險較大,自身又缺乏交易物品的條件下,播種收割之類的生產勞動才開始取代對采集領地的爭奪,種群的平面擴張才被迫轉為深度開發。

總之,汗水和勞動的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付出,都是獲取稀缺的使用價值的方式,都體現了當事人對評估對象的價值判斷,都是價值構成的要素。僅僅強調勞動而忽視暴力爭奪是不完整的。

物等價線

為什么人們會以命換錢換物?這筆賬是如何算的?如何估算盈虧?這種計算要考慮許多生理的和精神的因素。精神因素比較復雜,這里不談,我們只討論相對簡單的生理因素。這就要涉及一個關鍵性的概念,即“命-物等價線”,簡稱“血線”。

在血線之外的生存資源,就是所謂的身外之物,即那些生存必需品之外的東西,貨幣是其符號化的代表。在這條界線之內的生存資源,可以稱為“等身之物”,那是養身活命之物,甚至是命根子。譬如一杯水,這是身外之物嗎?如果我把它喝下去,不到一小時,這杯水中相當一部分就轉化為我的血。如果身處沙漠,失去這杯水,其意義不下于失血。如果體液少到某個臨界點,失去這杯水甚至意味著失去生命。再比如,今天中午的一碗米飯,其中許多水分子和碳原子,如今已經成為我的細胞的組成部分。在饑荒中,失去這半斤米飯,就意味著失去一兩肉。

總之,在饑寒交迫瀕臨死亡者看來,寥寥衣食就意味著身體和性命本身,絕非身外之物。身外之物和等身之物中間的分界線就是“命-物等價線”。越過這條線,生存資源便獲得了直接影響甚至決定生命存在本身的意義。

一旦突破了這條線,以命換物就可以視為有利可圖的交換。突破越深,交換之利越大。突破越廣,博命之人越多。血線之下的人類行為特征,就是追求生存機會的**大化。

例如,作為賣命者的土匪,其核心計算是:為了獲得生存資源,可以冒多大傷亡的風險?或者,可以把自身這個資源需求者損害到什么程度?這種計算,實際在評估著生命的存在與發展對特定生存資源的依賴程度。請想象大饑荒中的一條朝不保夕的生命,假設無業災民在這場饑荒中死于饑寒的概率為60%,那么,以民國時期40%左右土匪生涯死亡率,替換60%的災民死亡率,這種交換顯然是有利可圖的交換。這種交換也體現了人們對生存機會**大化的追求。

在血線之上的權衡和計算,多少有了一些可供交換的東西,對方需要的東西,這才談得上對商品效用的比較和計算。那時人們追求效用**大化,放棄較低的效用,換取較高的效用。這也是對生命生存的質量的比較,但是不直接涉及到生命,無須赤裸裸地以命相搏。在追求更高的生存質量(效用)的意義上,生命與生存資源的交換,還有商品交換,這兩個領域的邏輯是相通的。

法酬這個概念,來自一段四川廣漢土匪的故事。

侯少煊是著名的四川袍哥大爺,與土匪頭子往來密切。他在《廣漢匪世界時期的軍軍匪匪》中寫道:“廣漢位居川陜大道,商旅往來,素極頻繁。但1913年以后,時通時阻,1917年以后,幾乎經常不通。不但商旅通過,需要繞道或托有力量的袍哥土匪頭子出名片信件交涉,即小部軍隊通過,也要派人沿途先辦交涉,否則就要挨打被吃。后來匪頭們認為道路無人通行,等于自絕財源,于是彼此商定一個辦法,由他們分段各收保險費,讓行人持他們的路票通行。例如一挑鹽收保險費五角,一個徒手或包袱客收一元。布販、絲幫看貨議費,多者百元,少者幾元、幾十元不等。”

這是道路秩序。還有田地秩序。

“匪頭們鑒于普遍造成無人耕田和人口減少的現象,會斷了他們以后的飯碗,于是也興起一套‘新辦法’,用抽保險費來代替普遍搶劫。即每鄉每保每月與當地大匪頭共繳保險費若干元,即由這個匪頭負責保護,如有劫案發生,由他們清追懲辦。外地匪來搶劫,由他們派匪去打匪。保險費的籌收辦法,各鄉不一。北區六場和東區連山、金魚等場,是規定農民有耕牛一只,月繳五角;養豬一只,月繳三角;種稻一畝,秋收后繳谷一斗;……如此等等。這樣一來,有些鄉鎮農民又部分地開始從事生產,逃亡開始減少,匪徒們坐享收益,沒有搶劫的麻煩,多少也有點好處。但是他們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錢財越多越好,人槍也是越多越好。這種分鄉分片自收保險費的辦法,總對他們有了限制,他們當然不能滿足。所以有些出了保險費的地區,仍有搶劫事件發生。地方首人(當然是袍哥大爺)去報知大匪頭,匪頭只推說某些兄弟伙不聽話,答應清查。有時也把兄弟伙‘毛’(引者注:即殺掉)幾個做個樣子,以表示他們的‘信用’。”

如果把暴力集團建立并維護的制度看作“法”,那么,這種制度收益就是“法酬”。在這個故事中,土匪在自己的地盤上不去直接搶掠,而是定期收“保護費”,那么,保護費減去實施“保護”所需的費用,剩余部分就是“法酬”。用公式表達:法酬=全部稅費-公共產品價值。

這個公式不僅適用于土匪世界,也適用于皇家帝國。帝國的全部稅費,扣除公共產品的價值之后,剩余部分便是法酬。

法酬是血酬的制度化形態。無須刀刀見血了,不用攔路搶劫了,但收入的性質,仍然是土匪的賣命錢和百姓的買命錢,仍然來自生命與生存資源的交換。

元規則:暴力**強者說了算

法酬是由規則帶來的,而規則又是如何決定的?中國的歷史經驗表明,所有規則的設立,說到底,都遵循一條根本規則:暴力**強者說了算。這就是元規則,決定規則的規則。從秦漢到明清,這條規則都是適用的。

從邏輯上說,在資源分配規則方面發生爭執的時候,如果在肉體上消滅對手很合算,那么,只要拔出刀來,問對手想死想活,任何爭執都不難解決,任何意見都不難統一。暴力可以壓倒所有規則,反之則不然。這種邏輯所蘊涵的更一般的道理是:在挑選規則的時候,擁有讓對手得不償失的傷害能力的一方,擁有否決權。死亡是**徹底的損失,所以,暴力**強者擁有**高否決權。

“元規則”這個概念,描述了生命、生存資源和資源分配權三者之間的關系。如果用生命換取的不是生存資源本身,而是資源分配的規則和制度,那么,血酬的計算就轉化為法酬的計算——我要拼命打天下,爭奪說了算的地位,由我立法定分,為此付出的生命與立法帶來的收益相比較,究竟是賠是賺?勝算幾何?

當然,暴力**強者對規則的選擇范圍并不是無限的,也要受到生產者的對策的影響。在長時段上,平民的選擇和對策,從熱烈擁護到俯首帖耳到怠工偷懶到揭竿而起,可以決定暴力**強者的選擇的成本和收益,決定選擇者的興亡榮辱,從而間接地影響統治者對規則的選擇。

血本,血本家,血利

血本,在這里特指那些可以帶來“血利”的投入,其中主要包括武器裝備和士兵的生命。軍閥和匪首之類“招兵買馬”的暴力集團首領,就是經營血本的血本家。

馬克思關于“資本構成”的概念,描述了生產資料同勞動力在實物數量上的比例,以及購買這兩種要素的資本在價值上的比例。同樣,血本也存在技術構成、價值構成以及反映這二者關系的有機構成問題。武器裝備與人力的**佳比例關系,取決于命價和武器裝備的價格,體現了以**少投入獲得**強暴力的追求。隨著技術的發展,血本有機構成有逐漸提高的趨勢。

在軍閥或其他暴力集團首領的計算里,官兵的性命是一種資本品,購買之后,只要經營得當,就可以帶來的血酬或法酬之類的回報。這個回報減去軍餉之類的買命錢,仍然有一個余額。這個余額就是血利。血本經營的目標是追求血利的**大化,即爭取血本收益的**大化。例如梁山好漢和民國土匪。

血本經營是一門大學問。經營者需要:1、估算自身的風險,2、扣除賄賂官府和建立保護傘的費用,3、應付同行的挑戰,4、爭奪其他橫主兒的地盤以達到合理規模,5、還要鎮壓受害者的反抗,6、建立并維持一套橫規矩,支付部下的賣命錢,等等,**后還必須有余利。這就是血本家的業務。比起尋常的企業經營來,這個過程更加復雜,更加驚心動魄。他們的主要回報是法酬,或者是橫規矩帶來的收益,也就是那些血本經營的余利。

從血本經營的角度看,軍功封侯制度、貴族制度和其他打天下坐江山的制度,都是血本運營中的賣命激勵機制,其作用類似經濟領域中的股份制和期權制。

歷史弈局

把中國歷史比喻為一局棋,這是由來已久的悠久傳統。李鴻章說:“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趙翼說:“秦漢之際為一大變局”,宋詩說:“年光似鳥翩翩過,世事如棋局局新”,杜甫說:“聞道長安似弈棋”,都表達了一種“局觀歷史”的觀念。

在這種歷史的博弈中,什么策略都可以用,什么角色都可以當,什么局面都可能出現。如果市場交易規定的是只能采取一百種博弈策略,不許殺人,不許搶東西,不許造謠誹謗;我們看到的歷史事實則不然,可以用一千種策略,其中**重要的就是流血拼命的策略。人類這個物種,赤條條來到世上,真正能夠拿來玩的東西,說到底,只有這一條命,只有這條命付出的各種生命活動。這就是血酬定律在這局棋里的核心地位的由來。這是**要命的博弈,也是**核心的博弈。    

1、千年對局的基本規則:儒家的地位是怎么來的

在兩千年的人間對局中,各方遵循的正式規則主要是儒家的規則。為什么是儒家規則,而不是秦國奉行的法家規則?這種正式規則是怎么來的?

順著血酬的思路說下去,暴力**強者奪了天下,登上了元規則的層面,有權立法定規了,立什么法呢?這種選擇可能帶來不同的成本和收益。

我們可以看到秦始皇的選擇,看到元朝的選擇。秦始皇的失敗,元朝的短命,一再為儒家規則的優越性提供了證明。在歷史事實中,當董仲舒要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遵儒術的時候,他正是拿秦朝的短命來說事的。

儒家的主張,就是生產集團和暴力集團之間的一紙正式邊界協定。我不欺負你,我當清官,當父母官,你也老實當良民,別當暴民。咱們誰都別越界犯規。如此則長治久安。暴力集團的首領選擇了儒家規范,就是選擇了長期利益**大化而且風險較小的資源分配方案。儒家的制度設計,在可供統治者選擇的各種方案中,其性能價格比**佳。

2、官人的常用策略:合法傷害權

建立政府之后,有了正式規則之后,便產生了合法傷害權。實際上,這是一種低成本傷害能力。在這里起重要作用的,仍然是生命和生存資源的交換關系,仍然是血酬定律。

合法傷害權,譬如官斷十條路,案情稍有模糊,既可以判五年,也可以判十年,合法的選擇空間很寬,選擇任何一頭都無所謂,對被害者來說卻大不一樣。

低成本傷害能力,例如賊開花。據《竹葉亭雜記》記載,清代的四川有一種流行甚廣的陋規,名叫“賊開花”。每當民間發生盜竊案件,州縣地方官接到報案后,官吏衙役不作任何調查,先把被盜人家周圍的富戶指為窩贓戶。那些被指為窩贓戶的人家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家里無人作官,沒有后臺。于是官府放心大膽地把他們拘押起來敲詐勒索,每報一案,往往牽連數家,“賊開花”由此得名。那些被指為窩贓的富戶,特別害怕坐牢,只能自認倒霉,拿出大把的錢來賄賂官吏,打點差役。官吏撈足了錢,才把這些富戶放出來,并宣布他們沒有窩贓。在術語里這叫“洗賊名”。錯指嫌疑犯,甚至直接囑托盜賊誣陷平民,對差役來說風險很小,成本很低,嫌疑對象來說,卻嚴重得足以致命。

再如灰牢和灰色處決。

張集馨曾經出任四川臬司(主管刑獄的副省長),他在《道咸宦海見聞錄》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記載中描繪了四川班房(非正規監獄)的規模和狀況:“卡房**為殘酷。大縣卡房恒羈禁數百人,小邑亦不下數十人及十余人不等。甚至將戶婚、田土、錢債、佃故被證人等亦拘禁其中,每日給稀糜一甌,終年不見天日,苦楚百倍于囹圄。……前此通省瘐斃者,每年不下一二千人。”

全省每年在灰牢里關死一二千人,這意味著什么?當時,四川省每年明正典刑的處決人數不過一二百,“灰色處決”比合法處決多十倍。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量化的判斷,明白煌煌國法與灰色規矩孰強孰弱。明白什么是真正**有影響的社會控制手段,實際上發揮作用的社會控制手段。

在對局中,這些都是指向人身和性命的暴力手段,都可以換取血酬或法酬。

3、潛規則:儒家劃定的正式邊界悄然移動

有了合法傷害權,犯規就是低成本高收益的事,有利可圖,于是大量犯規。新的真實邊界形成。這就是潛規則。潛規則帶來的收益也是法酬的一種,孟子所謂“非禮之禮,非義之義”。潛規則的要害是三方博弈:私下達成默契的雙方,蒙騙正式制度和公正原則的代表。

4、隱身份和其他無名主體

動用暗器了,邊界移動了,正式規則逐漸被潛規則替代,博弈的主體也就不再是正式規定的那些東西。他們獲得了隱身份。這是太平盛世中潛移默化的調整和變遷。

主體的新身份,隱身份,其生存主要依靠各種類型的法酬,灰色收入,可以視為灰幫集團。實質上,他們仍是吃血酬的人。

由于合法傷害權或低成本傷害能力的存在,統治集團一方的收益較高,于是各種人員大量涌入,**終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無名集團,一個比官吏集團還要龐大的集團,名曰白員集團。

這時,我們看到,這盤人間對局已經面目全非了。主體變了,規則變了,博弈策略也變了。一方的改變也導致對方的改變。如果把官方的變化趨勢表述為淘汰清官定律,百姓方面的變化趨勢就是淘汰良民定律。

5、基本局勢:淘汰良民定律

復社名士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目睹明朝滅亡,入清后在《壯悔堂文集》“正百姓”中寫了一段文字,我想把這段文字所表達的思想稱為“淘汰良民定律”。

侯方域說:明朝的百姓,稅加之,兵加之,刑罰加之,勞役加之,水旱瘟疫加之,官吏的侵漁加之,豪強的吞并加之,百姓一,而加之者七。

此時老百姓的對策是什么呢?侯方域說,富裕的百姓,爭相出金錢入學校;狡猾的百姓,爭相拉關系充吏胥。用這種辦法可以逃避七項負擔中的兩項。

侯方域接著說:現在單說賦役問題。百姓正在痛苦無告之時,進學校就免除了,當吏胥就免除了。免除的結果如何呢?侯方域開始進行動態計算。他說,十個人中逃避掉一人,就要以那一人逃避的份額加于剩下的九人。百人中逃避掉十人,就要將那十人的份額加于剩下的九十人。如此惡性循環,逃避的壓力越來越大,逃避的競爭越來越難以禁止。于是,天下的生員和胥吏漸漸增多,百姓漸漸減少。開始還是以學校和胥吏加于百姓,后來就是以百姓加于百姓了。

侯方域說:剩下那些沒有辦法的百姓怎么辦呢?如果不死于溝壑(指逃荒要飯病餓而死),就只好相率為盜賊。天下怎么能不亂啊。

這就是淘汰良民定律。良民或者死于溝壑,或者淪為盜賊。然后,天下大亂,暴力集團蜂起,打天下坐江山又開始了一個新的輪回。這是我們很熟悉的王朝循環。

說到打天下坐江山,血酬、法酬、元規則等概念又回來了。殘局終了,又開新局。我們就不再重復了。

 

                                             (選自網上發布文章)

 

       


 

 

 

 




發表于 @ 2008年07月01日 00:03:00 |點擊數(

舊一篇:開發小型護路設備促進山區公路養護機械化 | 新一篇:跨區作業:有中國特色的農機化解決方案

博客信息
羅曉的博客
創建時間2007年11月24日
今天點擊:2018
本周點擊:535
本月點擊:3294
點擊總數:469989
[發私信][加為好友]
博客公告
報社編輯,本科學歷,從事新聞工作近20年。被省新聞學會、企業報協會評為優秀新聞工作者。采寫和編輯的作品獲全國、省、市級新聞學會、企業報協會評比各種獎項。在國家級不同報刊雜志發表典型報道、產業觀察、市場分析、報告文學等作品上百篇,獲第四屆全國理論創新優秀成果一等獎、首屆“世界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特等獎、《中國工業報》征文一等獎。(本博客推薦文章目的在于學習和推廣交流,作者有異議可留言刪去。)
文章分類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3篇)
插秧機板塊插秧機板塊(1篇)
產業研究產業研究(110篇)
產業要聞產業要聞(110篇)
成果推廣成果推廣(86篇)
大家論壇大家論壇(73篇)
電腦知識電腦知識(14篇)
發動機板塊發動機板塊(2篇)
法律法規法律法規(23篇)
個人博壇個人博壇(77篇)
工程機械板塊工程機械板塊(2篇)
購置補貼購置補貼(16篇)
管理經緯管理經緯(70篇)
國際化經營國際化經營(73篇)
國內企業展播國內企業展播(5篇)
國外企業展播國外企業展播(5篇)
宏觀視野宏觀視野(110篇)
環球農機環球農機(85篇)
技術交流技術交流(120篇)
農機詞典農機詞典(43篇)
農機故事農機故事(6篇)
農機具板塊農機具板塊(5篇)
農機名人農機名人(3篇)
農機往事農機往事(10篇)
農機文化農機文化(30篇)
農友百事通農友百事通(91篇)
品牌研究品牌研究(16篇)
企業產品企業產品(70篇)
市場觀潮市場觀潮(58篇)
收獲機板塊收獲機板塊(8篇)
圖片世界圖片世界(48篇)
拖城掠影拖城掠影(78篇)
拖拉機板塊拖拉機板塊(57篇)
寫作園地寫作園地(2篇)
旋耕機板塊旋耕機板塊(1篇)
液壓挖掘機板塊液壓挖掘機板塊(1篇)
移動電站板塊移動電站板塊(1篇)
原創報告文學原創報告文學(6篇)
原創熱點追蹤原創熱點追蹤(23篇)
原創通訊原創通訊(29篇)
原創文藝作品原創文藝作品(25篇)
戰略研究戰略研究(20篇)
診治農機診治農機(61篇)
政策導航政策導航(40篇)
中部崛起中部崛起(47篇)
專家觀點專家觀點(75篇)
裝載機板塊裝載機板塊(3篇)
©2016 nongjitong 農機通提供技術支持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政策 使用條款和版權聲明
頁面生成時間:2020/12/24 0: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