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富來威老吳的博客

農機新兵--富來威老吳. 歡迎交流 wu1977@gmail.com

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富來威老吳的博客>>默認類別>>

赴日韓考察報告收藏


 
 
南通富來威農業裝備有限公司 吳亦鵬

前言
一 為什么選擇日韓作為我們的研究對象 
二 日本農業機械化的情況
三、韓國農業概況
附件1 日本丸山制作所參觀手記
附件2 日本IHI-芝浦株式會社松本工廠參觀手記
附件3 日本洋馬公司參觀手記
附件4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組團參觀韓國農機展覽
附件5 搶抓后發優勢 加快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前言


2008年11月25到12月4日,應中國農機界的老朋友――日本新農林社株式會社社長岸田義典先生的邀請,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組織國內從事農機研發、生產制造的骨干企業中機南方、山東常林、山東巨明、湖州生力、三門膠帶、市下植保機械、南通富來威農機等10多家企業的領導組成中國農機工業協會訪日韓考察團,考察團參觀了韓國國際農機展覽(SIEMSTA 2008);在日本期間,考察了日本丸山制作所千葉工廠、日本石川芝浦(Ini-shibaura)株式會社松本工廠、朝日工廠以及日本洋馬農機株式會社崗山工廠。
在日韓期間感慨他們的農機技術發達、工廠管理先進;回國以后仔細的研究了日韓的農機發展、政策、插秧機技術等方面的資料,形成考察本報告,供同行參考。

一 為什么選擇日韓 作為我們的研究對象
綜觀世界各國的農業機械化道路,主要有3條路徑,其一為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大規模機械化,其二為以荷蘭為代表的歐洲國家的中等規模集約機械化,其三為日本、韓國:小規模精細機械化。

美國是農業機械化程度**高的國家之一。地多人少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給美國的農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上美國政府對農業一直采取支持和保護政策,使農業成為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美國國土面積940萬平方公里,耕地有28億畝,而農業人口只有500多萬,只占總人口的2%左右,這些農業人口不但養活了2.9億美國人,還使美國成為世界**大的農產品出口國。美國的主要農產品如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肉類等產品產量都居世界第一位。美國的農業基本上以大面積的農場和牧場為主,平均每個農場主耕種土地達600英畝。目前,農場的耕作、播種、施肥、噴藥、灌溉、收獲、加工等環節,已全面進入機械化、自動化、社會化的階段。與此同時,美國農機的生產、科研部門正在研究推廣把衛星通訊、遙感技術、電子計算機等高尖技術應用到拖拉機等農機具上,實現拖拉機等農機的無人駕駛、自動操作、自動監控等,使各種農業機械能更準確、迅速地實現耕地、播種、施肥、除草、除病蟲害等作業,農業出現了向精準農業方向發展的趨勢。總之,美國農業大規模的機械化與美國的農業資源、農業生產方式、科技發展水平緊密相關。

加拿大地處北美洲,是一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國家,國土面積997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108萬人,農業人口不足3%;可耕地約占總面積的440萬平方公里,是得天獨厚的農業大國,也是世界上**大的糧食生產和出口國之一。農場(包括牧場)是加拿大農業生產的基本單位,加拿大農場經營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目前,加拿大已成為世界上農業機械化高度發達的國家之一。近年來,加拿大各類農場數量在不斷下降,農場經營規模卻逐步擴大,農場就業人數持續減少,實現了高度的農業機械化。目前,加拿大的農場有世界頂**的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系統,有世界**流的農業和食品管理水平,加拿大在農田信息采集和服務方面充分應用了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農田遙感監測系統(RS)等精準農業的核心技術。特別是在農作物長勢和產量監測、估產,土壤水分和養分洲定、農業災害監測、生態環境監測、農業資源調查等方面已廣泛成功地應用了這些技術。

澳大利亞是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而人口稀少的國家,其農牧業生產較為發達。澳大利亞的農業人口僅占全國人口的4.6%。由于其自然環境、社會制度、經濟與技術、勞動力及國際大環境的影響,農業實現了高度機械化。澳大利亞的農場按其經營模式包括家庭農場、小型農場、中型農場和大型農場等類別,近年來,澳大利亞的農場逐步呈現出向大農場化集中的趨勢。借助衛星導航技術引導拖拉機作業,作業精確度誤差不超過2厘米,可以把整塊地劃分成一壟一壟,每壟寬25厘米,施肥、播種一次性完成。此外,網絡電子市場為澳大利亞農民提供市場價格、需求量、產品種類等信息,越來越多的農民直接做起“出口生意”,減少流通環節,使自己的產品在國際上更具有競爭力。澳大利亞擁有較為完整的農業科研服務體系,內容包括從品種選育到疾病防治、檢疫監測及其產品保鮮供應等方面。農業科研機構以國際市場為導向,多單位、多部門協同合作,形成了科學研究、農業生產、食品工業、市場營銷為一體的農業科學研究網絡。

美、加、澳等國的農業機械化,與上述各國的農業生產條件、農業人口數量、土地經營制度、農業科研體系、經濟發展進程等因素緊密相關。

荷蘭從國土面積和人口來看是一個小國,但卻是一個農業大國,更是園藝產業的強國。荷蘭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國家都更重視提高勞動生產率。因此,大多農業企業都采用集約化、規模化的生產方式。荷蘭的出口農產品主要是園藝和畜牧產品,從1989年起,其農業凈出口保持在世界第二的地位,僅次于美國。這主要是因為荷蘭在農業領域推行集約機械化的道路。荷蘭園藝業無論是蔬菜或花卉,一般都是專業化生產,多品種經營。這種專業生產有利于設施專業化配置、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并形成規模效益。同時專業化生產促進了專業領域的研究,使企業有長足的發展后勁,也為企業贏得了良好的市場份額。專業化還體現在經營方面,追求經濟利益的**大化,尋找獨到的市場,完全按市場需求決定企業生產經營方向,有效地抑制了相同產業或產品擠占市場“獨木橋”的弊端。各園藝生產企業都有各自的經營特色,獨領風騷,使市場行為更加規范有序。

日本屬典型的人多地少國家,人口約1.27億,為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山地和丘陵約占其國土總面積的80%。全國耕地面積約500萬hm2,占國土總面積的13.5%。日本農業規模雖小,但機械化程度很高。由于人多地少,日本十分重視集約化生產和機械化耕作,積極開展品種引進和改良,大力發展堆肥和高效農藥,科學防治病蟲害,目前有90%以上農業作業實現了機械化,水稻裁插和收獲的機械化分別達到98%和99%。日本有著健全的農業科研推廣體系,完善的社會化服務。在全國建有科研機構、大學、民間(企業等)三大系統組成的農業科研體系;日本農協則成為一個代表農民利益的基本完善的組織體系。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工業飛速發展,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化強國,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韓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促進了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使農村勞動力不斷流向城市,導致了農業的相對萎縮。為解決這些問題,韓國開始推進機械化以代替人力和畜力。在亞洲,韓國是繼日本之后,率先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國家。20世紀80年代以來,韓國普及了水稻栽插、收獲的機械化。韓國的農業機械在其強大的工業化水平支撐下,從水稻插秧機、聯合收割機、拖拉機,到果樹、畜牧業機械和園藝設施機械等,研制和生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上述國家農業產業化的路徑為我國當前和今后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可以提供借鑒。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已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全國農機總動力達8億kW,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44%,各類農機作業服務組織、農機戶蓬勃發展,農機合作社、農機股份公司和農機協會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不斷涌現。路徑選擇意義重大。

選擇美美、加、澳的大規模機械化作業的方式或者歐洲的中等規模集約機械化道路均不適合中國的國情,選擇日韓的道路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 自然稟賦有相似之處
? 農藝(種植)習慣有相似之處
? 歷史上有相互學習的傳統


二 日本農業機械化的情況
1 日本農業概況與發展特點

日本國是個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統稱日本列島。國土面積37.77萬平方公里,僅占世界陸地面積的0.27%,相當于我國的1/25,人口1.2673億(2001年),居世界第7位,其中城市人口1.0047億(2001年),占總人口的78.92%。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大的國家之一,屬典型的人多地少國家。

日本的資源比較貧乏,山地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80%,多火山、地震。**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米。沿海平原狹小分散,關東平原**大。海岸線長而彎曲,約3萬公里,多海灣和良港。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秋多臺風,年平均氣溫在10℃以上。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為1000-2000毫米。日本有大小湖泊600多個;河流短急,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于航行。日本土壤貧瘠,主要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以及泛堿土,大部分沖積土已開墾為水田,形成特殊的水田土壤。根據地理位置、氣候、土壤條件和生產特點,日本可劃分為北海道、東北、北陸、關東和東山、東海、近畿、中國、四國、九州等9個農業區。

日本農業發展有以下特點:
(1) 耕地面積不斷減少,農業生產處于停滯或下降狀態。
1994年,日本的耕地面積為508.3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3.5%。其中,水田占54.3%,旱地占45.7%,灌溉面積24.3萬公頃。

(2) 規模經營小且兼業農戶比重增大。日本的農戶中,專業農戶只占16%,其余84%為兼業農戶。日本農業以小規模經營為主,但是經營3公頃以上的農戶在增加,耕地向較大農戶集中的趨勢也日益明顯,通過農地的流動使土地集中和擴大規模,是日本政府1992年制定的農業“新政策”的核心內容之一。

(3) 農戶經營組織形式多樣化,商品率高。1994年,銷售農戶占總農戶的76.4%(自給農戶也參與一定的銷售活動)。

(4) 農業勞動力減少并加速老齡化。1999年日本農戶324萬戶,比1950年的600萬戶減少了一半。在1999年農業就業人口中,65歲以上的約占50%,農業人口老齡化嚴重。

(5) 農林牧漁全面發展,生產結構趨于協調。二次大戰前,日本農業以水稻為主,畜牧業很落后。戰后半個世紀以來,農林牧漁業均獲得較大發展,農業生產結構發生明顯變化。

(6) 農業技術進步。通過保溫育苗、品種改良、農藥和化肥改良等技術,日本的農作物畝產量大幅上升,通過塑料大棚、溫室技術,使日本的蔬菜1年四季均可耕種。今后日本還將進一步發展轉基因等生物技術,開發新品種。

(7 ) 肥料和農藥使用下降。1997年度(當年7月至次年6月)日本肥料使用量151萬噸。近年來為生產高質米,為培植無農藥和少農藥作物,農藥的使用從1985年開始下降。

(8) 公司和團體參與農業生產。在日本農村,農協的觸角無處不在,無論是插秧割稻賣糧,還是農民生老病死,單位農協一攬子全包。農協的業務主要有四項:生產指導、組織流通、信用服務和開展互助共濟。
日本耕地少,土地瘠薄細碎,只有實行專業化集約經營,才是農業的根本出路。于是,日本政府把大量的涉農業務,委托給農協經辦.個。

(9) 糧食自給率低。日本有自給生產能力的糧食和畜產品僅限于大米和雞蛋。

2、日本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情況

   日本農民種田輕松、舒適,是由于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日本的農業機械化始于20世紀40年代;20世紀60年代,由于工業飛速發展,農村青壯年勞力大量入城,農村勞力短缺,加速了農機化發展。進入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水稻育秧、插秧和半喂入聯合收割等機械的制造水平居**領先。1997年,水稻的育秧、插秧、收割、脫粒、烘干全部實現了機械化,并向自動化發展;每100戶農戶擁有拖拉機112臺,機動插秧機53臺,水稻聯合收割機30臺,農用汽車52輛。
   日本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
   (1)農機化起步階段(1949-1952年)。這一階段日本為了克服戰敗后出現的各種困難,擴大了糧食生產,讓一些軍工企業轉產農業生產所需的半機械化農具和農業機械,農林水產省于1949年開始對農業機具進行非強制性試驗。從歷史的觀點來看,這一措施被視為以后實行農業機械化政策的開端。
   (2)快速發展階段(1953-1960年)。到1955年日本的手扶拖拉機保有量達6.3萬臺,平均每100家農戶有1臺;到1960年拖拉機近5.1萬臺,平均每100家農戶有8.5臺。
   (3)迅速提高階段(1961~1969年)。1963年日本引進聯合收割機,1964年國產的脫米機得到迅速推廣,新開發的牧業機械也用于了生產,1965年自產的自脫式收割機問世,1966年循環式的干燥機和割捆機逐漸投入使用。到1968年乘用型拖拉機猛增到12.4萬臺,插秧機已基本上普及。
   (4)全面普及階段(1970-1979年)。1970年平均每100家農戶擁有動力耕耘機和農業拖拉機達64.4臺,水稻生產的插秧機、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全部開發齊全。1975年,國產58.72kW的拖拉機問世,乘用型插秧機得到普及,半喂人式收割機、拖拉機和插秧機分別達88.4萬臺、4223萬臺和174萬臺。1976年開始實施農業機械的安全鑒定,成立了農業機械化技術人員協會。
   (5)向自動化方向發展階段(1980-現在)。這一階段主要是提高通用化和自動化程度,研究開發激光測量、電腦程控和電視傳感等機械設備,使用全球定位系統、衛星信息系統和計算機地理信息系統等。1984年把聯合收割機改進為通用型,不僅可以收割水稻,還可收割小麥、大豆和蕎麥等,而且收割速度比過去提高了30%;現在功率88.3kW(120馬力)的大型聯合收割機作業效率可達0.7hm2/h(10.5畝川、時)。1985年開始研究開發施肥播種機;1993年蔬菜機械問世,蔬菜機械化水平已達到**領先的水平。日本中央農業綜合研究所開發的無人操作插秧機,已于2002年推向市場。這種插秧機使用全球定位系統,實際應用時,確定田塊四角位置之后插秧機便可自動工作。京都大學開發的聯合收割機機群管理系統,1人可操作多臺收割機,收割機在無線電系統指揮下自動保持距離,各自按確定的收割機行走路線有序收割作業,1臺價格約100萬日元。目前日本北海道大學已經研制成功無人駕駛拖拉機,從機庫到田間耕作地點全部無人操作,預計2005年推向市場,售價25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5萬元)。

3、農機化發展的國家扶持經驗
 3.1農業機械化立法
   二戰后,日本高度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支持、保護農業和農民利益,促進、扶持農機化發展的政策法規保障體系。
   (1)頒布《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機化立法在日本機械化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日本較短時間內實現農機化的重要保證。農機化的法律法規是政府發展農機化的依據,也是農機化發展資金、農業現代化資金援助以及農機研究、制造、試驗、培訓、推廣、銷售、使用、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行為準則。日本政府早于1953年就制定了《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這使得日本的農業機械化一開始就在法律的保障下正常發展。日本政府根據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需要,先后于1965年和1993年對該法進行過2次修訂,特別是1993年的修訂使《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更加趨于完善,更具有現實性。
   (2)制定《農業經營基礎強化促進法》。主要是為了“促進改善農業經營,推進農民對土地的集中利用,農業經營管理合理化、現代化所需的生產設施建設與利用”。該法為謀求日本農業裝備的高度化和農業經營的現代化,規定國家、各都道府縣以利息補助的形式,委托各級農協組織、農林中央金融公庫及政府指定的其他金融機構向農業經營者、其他農協組織提供長期低息的資金融通。
  3.2 財政信貸與購機補貼扶持
   (1)購機補貼。日本政府的農業保護政策主要體現在國家財政對農業發展的扶持特別是“農業補助金制度”,1995-2000年,政府拔款6萬億日元,其中對先進農機具的補貼金額從1972年的491億日元增長到1981年的2439億日元。同時,政府對下述項目補貼50%經費:
①農機展覽場所和農機培訓機構的建設及活動經費;
②用于農業機械合作組織的建設活動經費;
③作為農民操作培訓和教學使用的農業機械;
④農業機械修理廠的建設及其工作費用;
⑤農民購置大型高效農業機械和設備。
   (2)購機貸款。政府從1961年開始專設農業機械購置貸款項目即農業機械化基金,年息6.5%、借期7年,對農戶**大貸款額為600萬日元,對農協**大貸款額為5000萬日元,1981年總貸款額達4500億日元。此外還有一種“農業改革基金”無息貸款,用于農民引進新技術或解決農戶創業時所必需購置的農業機械和設備費用,借期3-5年,1981年貸款總額為350億日元。1993-2002年,日本實施的“第四個土地改良長期計劃”總投資額為41萬億日元,內容包括田間耕耙、排灌、農機道路、水地保護、防災、農田開墾等。
   (3)建立“農機銀行”。日本還針對農戶小而全的農業經營形式建立了“農業機械銀行”,有效地解決了農機化資金不足的問題。其做法是由幾戶農民聯合起來,一家買收割機,另一家買插秧機,其余的幾家分別買拖拉機、排灌機械等,獨立經營管理,統一集中協調使用,使用人向機具所有者支付租金。這種做法投人資金少,使用效益高,作業成本低,社會效益顯著。1978年在東京開始推廣,目前在全國已有1000多個這樣的“農業機械銀行”組織。
   3.3 引導農業經營集約化
   土地細分、經營規模小,不能充分發揮現代化機械大生產的作用,不僅降低了勞動生產率,而且加大了農業的物質成本。20世紀60年代,日本進入以重工業為先導的經濟起飛階段,為農業勞動力大規模向城市和二、三產業轉移提供了條件。日本鼓勵農戶擴大生產規模,一般每個農戶擁有土地3.3-4.7hm2(50-70畝),個別農戶達到14hm2(200多畝),一個農戶就是一個小型農業企業。
4 農機研發推廣與鑒定體系
   (1)財政支持農機研發。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日本把農機化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納入到現代化農業發展規劃中。全國建有國立和公立科研機構、大學、民間(企業等)三大系統組成的農業科研體系。國立機構主要有國家農機研究所、農業綜合研究院下屬機械研究所、各大學農學部的研究機構等等,負責基礎技術研究、新產品檢測鑒定以及與農機企業聯合開發農機新產品等等。民辦研究機構主要是各農機企業下屬的產品研發機構,負責產品的更新換代和新產品的開發創意。1995年,政府“大農業”的科研經費預算772億日元,占大農業預算的2.2%,其中80%是農業科研經費。2000年前后,日本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農業科研經費占農業國內生產總值的2.2%左右。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業機械研究單位的人力、物力也隨之不斷增加,研究單位的開發研究和試驗工作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政府推動配套農藝研究。其內容包括:農業生產技術通用動作系統的開發、適合機械化作業的農作物栽培技術的開發、作物栽培環境情報的信息處理技術開發、生產技術體系的評價手段及模型的構筑。
   (3)制定有利于農業機械改良和普及推廣的檢驗鑒定制度。與許多國家一樣,日本在農業機械化發展初級階段,市場上流通大量設計制造水平低劣的農機產品,再加上商業化中不規則的牟利因素影響,使農機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這種情況無論對國家還是對農民都造成了惡劣影響。為此,日本制定了有利于農業機械改良和普及推廣的有關官方鑒定制度。從1962年起,農業機械研究所成為日本農業機械鑒定的惟一官方機構。農業機械檢測和鑒定分為現場檢測和實驗室檢測,其內容包括:測量和評價性能特性、生產效率、工作質量、噪聲和振動、可靠性和耐久性、維護和操作性、使用安全性、用戶手冊以及與經濟性相關的項目等。嚴格的質量檢驗鑒定制度,促進了農機產品質量大幅提高,為農業機械化的健康發展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日本人民對于農業機械化的執著追求也是農機化發展的動力
美國人的一本書《菊與刀》,**能反映日本民族的特點,而日本對于插秧機的研究 **能反映其對于農業機械的執著和創新。
在日本,真正可實用的插秧機的創始人為關口正夫先生,他既非農機專家亦非農業界人。在他從事育秧和插秧機的研究以前,對水稻生理、施肥、土壤性質、插植法、 株數、秧數、插秧深度等是什么都完全不懂的農業門外漢。只是在農業專家和農機專家的指點和協助下,竟然無意中找到創造插秧機實用化的方向;真是應驗了“無心插柳柳成陰”的一句話。

戰后的日本,民生凋敝,為求穩定,必須設法稻米自給自足;只是增產稻米必須采用早植苗,而且秧苗要健康。在日本 寒冷氣候下提早育秧是件困難的事,很多專家因此苦思對策。當時農林省農事試驗場場長寺尾博士聽說長野縣農事試驗場有位松元順次技師,由養蠶的飼育箱得到靈感,從事于水稻稚苗的保溫育秧法研究,于是他委托電力中央研究所的農電研究所,試著利用電熱加溫方式在小型溫室內培育稚苗,以便獲得早植苗。

關口先生當時正服務于三晴工業會社的電氣課,有一次訪問農電研究所看到這項實驗。他自認該項實驗很適合他的領域,乃承攬該項機械的研發。關口先生完全摒棄慣行成苗移植的作法,改采稚苗移植,終獲突破。首先,他完成一臺可自動溫度控制的電熱育苗器,長1.5m、寬0.8m、高1.7m,可放置七層,每層四只盤育苗盤。由于內部溫度保持均勻,終于成功培育出健康的稚苗,這是由田間育秧轉變為育苗盤育秧的先聲。此項電熱育苗器法后來獲得日本政府大力推薦,并開始在 全國推廣。臺灣引進插秧機初期,也同時引進了該電熱育苗器,只是臺灣氣溫高,早苗并非迫切性,并不十分成功。在日本經試驗結果:使用育苗器得早期健康稚苗,每公頃可得十余噸糙米的收獲量,創造日本全國第**的成績。受此鼓舞,關口先生乃決定自創東京電研制作所,繼續植苗方面的研究。


1960年,寺尾場長多次訪問東京電研制作所。他建議關口研發以育苗盤稚苗為用的插秧機。關口得此想法后,開始多方的訪察,發現淺植確有利于增產,也同時有利于機 械的插植。為響應寺尾場長的要求,當年立即試作第**臺落播式人力插秧機,翌年參加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的插秧機田間試驗。這臺試作機后來為農林省收購留存,應 屬插秧機研發史上第一號插秧機。只是該插秧機雖面世,卻始終未能達到推廣階段。雖然如此,關口并未放棄其研發工作。寺尾場長于次年(1961)再度訪問關口,建議關口將育苗盤苗育成像機關鎗子彈帶般,方便插秧機作移植。這種紙帶型秧苗直接避開慣行的田間取秧法,使插秧機的實用性大增。同年五月間,關口終于 完成一臺雛型機。只是當時他創立的東京電研制作所發生財務困難,被農研工業會社合并,關口主導的研發工作很只好中斷。

此時對此事發展相當關切的寺尾場長辭世,關口只好向農林省相關部門尋求支持,并得引見當時的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第五研究室三浦保室長。三浦保為農機專家,聽完關口的說明后,初 以同情的口吻勸他不要鉆入插秧機研究的死胡同,以關口的背景他認為難度很高。但捱不過關口的堅持,三浦只好請教上司狩野部長,經兩人研究關口的設計圖,** 后的評估認為應有成功的可能性。于是請關口趕緊試作,準備翌春試驗。鑒于農研工業會社的經費拮據,只好利用該研究室的插秧機研究計劃剩余經費進行試作;關 口同時申請新型專利。那一天是1961年12月6日,應是日本可實用插秧機誕生的**關鍵日子,試驗機終于在敲打中完成。翌年1月18日,兩人在研究所進行 田間試驗,大家都瞪大了眼珠,看它成功地把稚苗一株一株淺插植在泥田中,完全如符合當初預期!

這樣的結果大大地鼓舞這個新團隊的士氣,農 研工業會社乃加緊趕工,于1962年3月完成第一號雛型機,趕上參加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的公開田間比較試驗。**后成績是,其收獲量竟超出其它成苗用插秧機許多,這反而使得研究所不敢發表試驗結果。農研工業會社開始大量生產50臺示范推廣機,分發全國農事試驗場及篤實稻農家試用。

以上就是插秧機正式問世的經緯。在這研發的過程中,可看出日本人做事態度的積極與爭取時效的態度。故事的主角是干勁十足的關口正夫,還有具慧眼識英雄的寺尾博場長,** 后為提供技術與財務支持的農機專家三浦保室長,三者缺一均可能讓插插秧機之面世無疾而終!如果要立銅像的話,三人都應有份。

比立銅像還有 意義的是,后來農研工業會社正式量產該型插秧機而大發利市。這種手推式單行的機種當時稱為「環流牌農研號」。其它大廠亦相繼跟進,改用溫室育苗盤培育的稚 苗。不久,動力型插秧機也開始問世,逐漸淘汰手推式機種。各種廠牌如豆虎牌TA-2型、星牌HRP12型、井關牌P4A型、佐藤牌、野馬牌30-P型及 FY-2型、芝浦牌PRP-2型、大金牌DP-20型及PS-21型等,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中國是世界上**早從事插秧機研究的國家之一,1950年代曾經掀起過一個插秧機使用、推廣的高潮,當時的技術路線是,育苗、拔苗、洗苗、機械化插秧,完成模擬人工,走的是一條農機服從農藝的路徑。
日本插秧機的研究基本上走的是農機農藝協調發展的創新自路。



三、韓國農業概況
韓國位于朝鮮半島南半部, 總面積9.848萬平方公里,陸地9.819萬平方公里,農用土地(214.1萬公頃,耕地199.1萬公頃。

1、農業發展的特點

――小規模家庭經營占主要地位, 韓國農業屬于小農體制下的家庭農業。約80%的農戶的經營規模在1.5公頃以下。 以前,農戶經營以種植水稻為主,現在逐漸向蔬菜、水果、花卉等經濟作物及畜牧業發展。

――重視農業科學技術,成功推進了綠色革命。1967年韓國科技人員用粳型和舢型水稻成功培育出IR667稻種,它比一般品種增產約30%,1975年,韓國實現了大米自給的目標。目前韓國的水稻單產在世界上也處于領先的地位,1992年為每公頃6.3噸。

――開展新村運動,促進農村綜合發展。新村運動開始于1970年,是通過改變農村面貌,建設新農村,提高農民思想素質,培養勤勉、自強、團結、奉獻的新農民來促進農村綜合發展。幾乎與綠色革命同時開展起來的。新村運動使韓國農村和農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成功經驗得到世界很多國家和聯合國有關組織的關注,曾先后有120多個國家派有關人員參觀學習。

――農業出現衰退,農產品自給率下降。


2 韓國農業機械產業現狀

1960年代以前:朝鮮戰爭(1950~1953)之后大韓民國在政治上、經濟上都十分混亂,經濟方面從整體上來說還處于產業化開始之前的階段,全體國民中從事農業人數的比重占絕對多數。因此這一時期農村從事農業的人數比較多,可以說大部分的農事都是依靠人力完成的。

從水稻農事來看,其耕作主要是利用鍬、鎬、犁、耙和牛來進行的,插秧也100%是由人手來完成的。農作物生長期間的供水也是由人直接利用戽、井轆轤來實現的,收割作業則是利用鐮刀、連枷、腳踏式脫粒機等來實現的,干燥則采取自然干燥的方式。因此這一時期幾乎不存在動力機械,農事完全依靠人力或畜力來進行。

1960~1970年代:這一時期是利用農業機械來處理農事的過程,出現了各種農業機械,各種促進國內農業機械化的基礎性工作也得到了切實的加強。

70~80年代期間,作為我國農業機械代名詞的動力耕耘機首次由國內研發生產并開始普及(1963年),安裝在動力耕耘機上使用的作業機也開始普及。

這一時期成立(1962)了農業機械制造企業團體-韓國農業機械工業合作社,成立了(1967)負責農業機械檢查的國家機構-國立農資檢查所(現在的農業工學研究所實用技術工學科),還制定(1978)了成為國內農業機械化事業主干的農業機械化促進法。

這一時期供給的主要機種為已實現了國產化的動力耕耘機,這種機械首次由國內制造并開始普及;用于灌溉的機械-抽水機的供給也很充足;收割作業時實現了用動力脫粒機替代腳踏式脫粒機;水稻的收割也實現了用收割機替代鐮刀了。同時曾是農民們主要的重體力勞動的插秧作業也實現了用步行式插秧機來替代了,這開創了農業作業的新氣象。

可以說這一時期打下了國內農業機械化的基礎,并開始形成農業機械在農業作業中需要占據絕對比重的觀念。

1980年代:推進以水稻作物為中心的機械化,以彌補農村勞動力的不足。1980年代后,由于農村的勞動力逐漸向城市的產業部門集中,農村開始進入沒有農業機械就無法進行農業生產的時期。此時農村能干活的年輕人大都集中到效益較好的城市的產業部門,農村進入了由老弱者從事農業生產的時期。因此此時農村的農業生產無法再依靠人力來完成了,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性也比任何時期都更加突顯了。

這一時期對農業機械化事業進行了一些調整,對普通農家購買農業機械和共同使用組織購買農業機械進行區別對待。對于普通農家只給予融資支援(年利率10%→8%,融資率60~90%),而對于共同使用組織(機械化營農團等)則給予50%的補助和40%的融資支援。

這一時期的上半期(1985年之前),曾經紅極一時的動力耕耘機、步行式插秧機、脫粒機、抽水機、防除機等仍然占主導地位,而到了下半期,動力耕耘機、步行式插秧機、脫粒機則逐漸由拖拉機、乘坐式插秧機、收割機等取代。也就是說,這一時期是開始由手動或半自動式的農業機械向自動或大型農業機械轉變的時期。

1990年代:1990年代可以說是個各年度都發生了許多變化的時期。1990年至1992年期間,是自1980年代后期逐漸開始變化的自動和大型農業機械的供給比較充足的時期,因此作為主要供給機種的乘坐式插秧機、大型聯合收割機、拖拉機和設施農業農資的供給非常充足。

1993年至1997年期間新政府(文人政府)上臺了,這一時期根據政府的選舉公約,引進了農業機械半價供給制度。當時實行的農業機械半價供給政策并不是針對所有農業機械來說的,而是一種**多補助支援100萬韓元的制度,如果農業機械的價格為200萬韓元,則正好是得到了半價的支援。

這一時期主要供給的機種仍然是早期占主導地位的機種和規格,特別是200萬韓元以下的農業機械(動力耕耘機)的供給數量有所增加。

因此這一時期的農業機械化政策后來招致了許多批評,說其違背了農業機械的發展潮流。要將其間錯誤的市場潮流恢復到本來的方向,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同時,1990年代末韓國正處于金融危機時期,農業機械產業中曾經投入較大比重的設施農業、畜產等農業遭遇了巨大的困難,負責供給這些產業農資的企業也經歷了巨大的陣痛。

特別是1998年起新上臺的國民政府對支援農業機械持相當的否定態度,農業機械支援政策也大為萎縮,企業遭遇了相當巨大的困難。加之1998年起因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這一時期農業機械產業的困難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大。

2000~2008年度:這一期間出現了供給相對于國內的農業機械市場來說相對過剩的問題,但2001年起急劇減少,到2003年時則開始衰退了。幸運的是,企業為了克服這種困難,全力開拓海外市場,結果取得了出口規模占國內市場上融資支援對象銷售規模的一半的成果。而拖拉機則取得了出口量多于國內市場的成果。2004年起,國內市場開始緩慢恢復,2006年融資支援供給標準達到6,500億韓元,出口創下了3億5千萬美元的業績,內需和出口加起來的話,市場規模則恢復到了1兆韓元以上的規模。

由于其間企業持續努力進行技術開發和提高品質,2000年代國內農業機械的水平達到了不遜于發達國家產品的水平。


3 韓國水稻機械化移栽技術

  栽培技術與機械化技術。在70年代前,水稻的種植、收獲以人力為主;1970-1976年間,全國重點培育水稻品種,研究栽培收獲技術,同時開發了人力插秧機,從日本引進樣機,做適應性試驗;1977-1986年,確定了機械移栽的栽培技術,研究箱式育苗法與插秧機的配套問題;1987-2000年,研究出了節本省工的水稻水、旱直播栽培技術、幼苗機械移栽栽培技術和育苗自動化技術,同時研發了水、旱直播機,通過對插秧機進行技術改進,開發出了施肥、除草、插秧的多功能插秧機;2001年至今,開始重視研究稻作環保生產體系、免少耕直播、插秧技術和鋪紙機械化栽培技術,同時開發出了相應的直播機、插秧機。

水稻直播機的研發與推廣。2005年機直播栽培面積81000公頃,共推廣了直播機4000臺,免少耕水旱直播機300臺,淺水直播機6000臺。主要有碎土、整地、播種、覆土一次完成的6行直播機,整地、播種、施肥(緩釋肥)8行復式機、乘座式6行條播機、風力式撒播機(幅寬7m,公頃/小時)。

插秧機的開發與推廣。插秧機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66年開始推進開發人力插秧機,1971年人力插秧機開發成功。第二階段:1970年研發步行式機動插秧機,并進行試驗,1975年開始示范推廣,到2005年全國步行式插秧機保有量達27萬臺。第三階段:1985年開始示范推廣乘坐式插秧機。至2005年保有量達55410臺,2004年開始開發免少耕插秧機和鋪紙插秧機。

目前,韓國插秧機的主要機型以步行4行和乘坐式6行居多,全國共有5家企業生產這類產品。免少耕插秧機只在需栽插區內進行施肥耕作和栽插作業,作業效率為3.5小時/公頃;鋪紙插秧機是在整地后的田塊直接進行鋪紙插秧,作業效率為5小時/公頃,紙質在兩個月后自然分解,有防蟲、殺草效果。

4 韓國農機化發展資金支持政策
韓國政府1 9 7 2 年第1 次制定農機化事業5年計劃,并采用長期低利息的貸款方式扶持農民購買農機裝備和扶持農機生產企業。經過30余年的發展, 韓國完成主要糧食作
物――水稻生產全過程機械化, 并在水果、蔬菜、畜產品、農產品收獲后環節機械化等領域都取得突破。縱觀韓國農機化的發展歷程, 有其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而誘發的采用先進機器代替人力、畜力生產的內在需求, 更有韓國政府以財政補貼和信貸扶持為主要內容的農機化發展資金保障體系。韓國農機化發展的資金支持政策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 1 ) 圍繞農機化階段發展目標, 注重扶持政策的導向作用。在2 0 世紀6 0 年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初始階段, 為了推進農機具的機動化, 韓國政府采取財政補貼和銀行貸款方式
供應手扶拖拉機、水泵、植保機械等, 逐步將人力、畜力機具改良成為動力機具。水稻是韓國第一大作物, 8 0 % 的農業人口參與稻米生產, 5 4 % 的全國耕地用于生產稻米, 在水稻栽培上, 全國基本上同時插秧, 同時收獲, 這一時期形成勞動高峰, 導致勞動力短期供給嚴重不足。2 0 世紀7 0 年代,韓國政府圍繞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目標制定農機化發展計劃, 分階段分類別對農民購置插秧機、割捆機和聯合收獲固機進行重點補貼。通過5 個五年計劃的執行' 到’9 9 6 年,韓國水田作業的機械化程度分別達到耕耘9 8 % 、插秧9 7 % 、收獲9 6 % , 達到先進國家水平。2 0 世紀8 0 年代后半期, 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 居民飲食消費結構發生變化, 對水果、蔬菜等旱田作物和畜產品的消費量增加, 但從事旱田作物生產的勞動力日益不足, 韓國政府將農機化補貼重點調整為促進果樹、蔬藜及特殊作物、畜牧業等早地作物機械化。2 0 世一紀90年代,韓國農業兩臨因烏拉圭協議實施要求開放農產品市場的要求調整農漁業結構, 制定了按作物類別的農業機械化計劃, 主要產地為中心,推進清選、精選、烘干等產地流通設施為中心的機械化和設施現代化,提高農業競爭力。






(2)扶持資金的渠道廣泛,農民購機補貼力度大。韓國農民可以享受來自中央或地方財政補貼之外, 還能獲取國際機構、外國政府和本國金融機構高額優惠貸款。2 0世紀7 0 年代, 韓國政府曾從亞洲開發銀行( A D B ) 、德國K F W 、日本海外協力基金(O E C F ) 等機構獲得大量發展農業機械的援助資金。1 9 9 6 年以前, 韓國政府對農民購買農機實行財政無償補貼政策。根據機型和價格的不同, 政府補貼的比例**高可達價格的5 0 % 。農民只需首批支付1 0 % -2 0 %的資金, 其他資金可享受國家銀行提供的優惠貸款。1 9 9 6 年以后, 政府向農民提供的購機補貼取消, 但加大了提供優惠貸款的幅度。目前, 農民購買農機只需要首付2 0 %-3 0 % 的資金, 其余可全部采用抵押的方式向銀行貸款,一般以耕地為抵押物, 5 - 8 年還清貸款, 貸款利息遠遠低于工業貸款,一般為4 . 5 % , 而其他非農行業的貸款利息一般為6.5 % 以上。

(3 ) 注重對農機共同利用組織的補貼, 提高農機使用效率。韓國的農業生產現狀是農戶平均耕地只有1.3 h m: 的小規模經營, 通過共同利用組織的農業機械化, 可以控制過量投資, 減輕農戶的農機使用費用, 提高農業機械利用率。韓國政府從2 0 世紀9 0 年代開始將水稻、果樹、蔬菜、花卉以主要產區為中心推行規模化種植, 并將農業機械化扶持重點放在農業機械化共同利用組織上, 鼓勵農民共同購入、共同利用農業機械。韓國“ 農業機械共同利用組織” 按其經營規模分為大規模和小規模共同利用組織。大規模共同利用組織應具備有3 0 h m。以上的經營規模和3 人以上的農業機械操作人員, 而小規模共同利用組織應具備有1 0 h m: 以上耕地和2 人以上的農業機械操作人員。韓國對農業機械共同利用組織的農業機械購入支援實行補貼政策: 對大規模支援6 0 0 0 萬韓元、對小規模支援2 0 0 0 萬韓元, 以補助5 0 % 、貸款4 0 % ;超過事業費購入的部分在購入費的9 0 % 之內可以提供貸款。


(4 ) 農機財政補貼種類較多, 體系完整。除對農民購機乓行高額補貼外, 韓國政府還對農機用油、農機技術培訓、農機修理等給予財政支持, 不僅讓農民對農業機械買得起,還要用得起、用得好。韓國的石油基本靠進口, 油料的價格自基本價和稅收加價2 部分組成。農民購買農業機械進行農田作業, 只需支付無稅基本價(約為油價的4 0 % ) , 而免除兌收加價部分(約油價的6 0 % ) 。韓國省級農業技術院和縣受農業技術中心(包括一些大型農機企業) 都設有專門的農己培訓職能機構, 為農民免費提供培訓, 農業機械的使用是受重要的培訓內容。培訓部門每年根據農業季節的不同, 制己出不同的培訓計劃, 并向社會公布, 由農民自愿報名參加, 培訓單位在培訓期間免費提供食宿和發放工作服。培訓占束后發給農民培訓證明, 作為農民申請國家銀行提供優惠勾機貸款的條件之一。此外, 為確保小型的農業機械售后服務、修理用零部件供應, 政府每年提供1 5 0 ~ 2 5 0 億韓元的長習低息貸款, 在道、郡、面各級設立零部件中心或售后服務秀所。政府還無償支援部分農機修理設施及裝備, 向市、郡宅村指導所和民間農業機械修理店支援巡回修理服務用車,并提供購買無線裝備及電算化資金, 促進農業機械售后修理的現代化。





附件1 日本丸山制作所參觀手記

時間 2008年11月28日
地點 日本丸山制作所
背景
2008年11月25到12月4日,應中國農機界的老朋友――日本新農林社株式會社社長岸田義典先生的邀請,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組織國內從事農機研發、生產制造的骨干企業中機南方、山東常林、山東巨明、湖州生力、三門膠帶、市下植保機械、南通富來威農機等10多家企業的領導組成中國農機工業協會訪日韓考察團,考察團參觀了韓國國際農機展覽(SIEMSTA 2008);在日本期間,考察了日本丸山制作所千葉工廠、日本石川芝浦(Ini-shibaura)株式會社松本工廠、朝日工廠以及日本洋馬農機株式會社崗山工廠。

行程安排

丸山制作所是日本**大的植保設備企業,我們上午10:00 到達工廠,由于公司社長在韓國參觀展覽,由公司的常務理事介紹工廠并在中午一起用餐。下午1:00左右離開工廠
丸山株式會社制作所成立于1895年,丸山的前身是制造滅火器的工廠。千葉工廠7920平方米,工作人員230多名,銷售大約100億日元(70億人民幣),主要是噴霧器等防除機。公司與中國的關系可以追溯到2003年的非典,丸山通過紅十字會捐贈很多產品,2008年奧運會也使用了丸山的產品防除。新成立的上海丸山貿易公司正加大與中國的貿易。
雙方見面以后,岸田先生作為中國農機界的老朋友,具體安排了我們的行程。洪暹國副會長代表中國農機工業協會考察團對于他們表示感謝。
日本丸山制作所負責接待是常務理事三輪成祥,丸山上海公司總經理柳元 淳先生,柳元先生還負責全程講解,

感受
1 效率很高,僅300名員工,但是生產效率非常高。不僅僅生產的效率高,接待工作的效率也很高。當我們離開的時候,工廠把我們的合影、工廠的聯系方式制作成一個卡片交給每位成員。
2 現場管理水平很高,典型的日式企業;現場改善提案、5S等。
3 丸山工廠對于中國代表團的接待非常正式,門口是中國國旗,有專門的人員全程陪同接待,常務理事介紹企業。
4 計劃性很強,時間觀念很強。進入工廠,馬上告訴我們具體的接待計劃,誰負責介紹公司、誰現場介紹、時間安排、用餐、小禮品、注意事項等一應俱全。我們的計劃是12:45參觀工廠的發動機制造工廠,12:30;我們已經全部用完餐,可是接待方的答復是計劃時間沒有到。
雖然公司不同意攝影,但是,善解人意的陪同介紹人員提供了他們的講解稿(中日對照)。待回國以后整理。




附件2 日本IHI-芝浦株式會社松本工廠參觀手記

時間 2008年12月1日(星期一)上午10:00—1:30
地點 IHI-芝浦 株式會社長野縣松本工廠、朝日工廠
中方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赴日韓考察團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組織,洪暹國副理事長為團長)
日方
? IHI-芝浦公司拖拉機事業部部長宮協先生 ,
? IHI-芝浦公司國際業務部戰略企劃二木先生
? IHI-芝浦公司國際業務部戰略企劃張偉韜先生(中國北京人)、相原先生(日本到中國的留學生)

一 IHI芝浦公司概況
1942年成立。1950年開始生產發動機 拖拉機;公司從毛坯到產品的生產是完整的生產制造體系。
公司總部位于東京都,大約1950年成立,注冊資本1000萬美金,約900人;公司的股東包括IHI、芝浦、洋馬公司;IHI是日本的大型集團公司,1萬多人;芝浦公司是日本**早的4輪拖拉機的研發企業;洋馬公司有10%的股份;出口占公司比較大的比重,**近2年達73%左右。公司**重要的業務是為歐美大型農機企業(紐荷蘭、福特等)OEM方式組織生產。
公司在中國有無錫帕金斯芝浦發動機有限公司,由英國帕金斯和IHI公司合資。
公司在長野縣有松本工廠、 朝日工廠(主要制造發動機零部件);此外還有其他環保、植保機械的工廠等。
我們考察的主要是松本工廠,784人,133000平方米。主要采用柔性生產方式組織生產,各種農機、發動機130500臺左右。
松本工廠的生產制造主要包括,毛坯(鑄鐵、鋁合金材料)的生產。零部件的加工,包括,缸體加工、曲軸、凸輪軸、齒輪加工、熱處理、拖拉機總成件(變速箱)的加工等。
產品裝配采用混合裝配線,可以裝配各種拖拉機。
工廠有一條旋耕機的裝配線,為洋馬公司OEM 生產。6人裝配3500臺/年。

二 公司的主要特點
1 高效率運作
IHI芝浦工廠的人員是800-900人左右,銷售400多億日本元,(28億人民幣)。其中6個人可以裝配3500臺旋耕機。凸輪軸、曲軸的加工基本上是1個人。
高效率的基礎是精益的生產方式、自動化水平比較高的制造模式、較高的人員素質。

2 目視化管理
相信所有的人都會感慨企業的現場管理,整理整頓活動、改善活動、目視化的管理。每一個加工區域的QC工程表、生產現場情況一目了然。
工廠的行走路線也是找尋5S的要求,標識清楚、各行其道、安全第一。
一件小事,印象深刻,會談交流過程中,我請相原先生陪同到汽車取手提包,在廠區的路邊有一塊從包裝箱上掉下來的小木板塊。相原君小跑步過去撿起來放到垃圾箱。
我終于知道為什么企業的5S能做到如此好了。

3 精益化生產
進入工廠,首先感嘆的可能是技術先進、自動化程度高。但是,我認為對于中國企業目前**重要的需要學習的是他們的生產方式,先進的設備需要較大的投入;管理的投入首先是觀念的提升。
精益生產基本上是日本所有制造業的生產模式,小批量、單件化、平準化生產生產;日本的自動化是待單人旁的自動化,拖拉機的裝配可以做到前面一臺和后面一臺完全不一樣(配置、顏色)、部件的裝配也是這樣。

4 國際化經營
公司有海外事務的部門、接待的人員有中國在日本的留學生和日本到中國的留學生,中國的合資企業也已經運作。


5 禮節性接待
進入工廠,首先看到的是中國國旗,非常親情;日本人非常重視禮節,這一點在INI公司也不例外,接待的人員友好。親切,時間觀念、計劃觀念非常強。中午的就餐是便當,簡樸大方而且節約時間。

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1 當我們的財力還不是足夠大,新設備的投入、先進設備的投入還有困難的時候,首先做強然后做大――首先學習他們的企業管理,從現場管理開始。
2 合理規劃企業的戰略,INI公司本身也是著名的公司,同時為洋馬、紐荷蘭等公司OEM生產,一方面是強強聯合,另一方面合理分工各干所長;這一點國內企業特別需要向日本韓國的農機企業學習。

附: 在INI芝浦公司收集到很多現場管理的資料,回國以后整理。


2008-12-1記于 大津王子酒店

附件3 日本洋馬公司參觀手記


2008-12-2 下午12:50 根據安排我們參觀洋馬公司崗山工廠。

日本洋馬株式會社下轄洋馬農機株式會社,洋馬農機下轄農機事業部,事業部與其他股東組建日本蜻蜓公司,擁有崗山、高知等工廠,我們參觀地點為崗山工廠。

首先由于章夏總經理代表洋馬農機株式會社以及蜻蜓公司致歡迎詞。他主要介紹了企業的情況,洋馬集團是農業機械企業,從事農機的研發、制造。農機公司主要生產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等。工廠方面除崗山、高知公司(工廠)外還有中國無錫的公司。產品方面,除了糧食機械方面,還有蔬菜移栽機等。在生產方面,一條線混合生產。日本的秋收已經結束,現在主要生產插秧機(可能偶爾有收割機)為了方便管理,采用各種現代化的管理方式。章總經理在致辭中歡迎中國客人的來訪。
小林常務董事代表企業歡迎中國農機代表團到中國。并預祝訪問成功。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洪暹國副理事長代表考察團感謝洋馬公司的熱情接待;考察團到洋馬希望學習洋馬的先進技術、管理和經驗。希望加強合作,通過合作加快開拓市場,不僅僅是中國的市場,還包括其他的市場。相信洋馬的收割機、插秧機、蔬菜機械等會有很好的市場,農機協會有1800多家會員企業,協會可以愿意為洋馬以及其他的日本企業提供良好的服務。

蜻蜓公司制造部皿海先生介紹了崗山工廠的情況,159億日元,349人生產插秧機、收割機、蔬菜移栽機械、小型拖拉機等等。公司生產工藝布局主要從物流的角度考慮,公司主要提供MRP的組織生產。不僅僅毛坯、加工、組裝,焊接生產也采用混線生產方式。(其實質是精益生產方式、一個流)。

隨后,考察團成員考察了生產現場。

附件4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組團參觀韓國農機展覽


11月26日,以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副理事長洪暹國為團長的中國農機工業考察團參觀了首爾(韓國)國際農機展覽(SIEMSTA 2008)。

韓國國際農機展每2年舉辦一次,由韓國農機工業協會(KAMICO)主辦;本次展會除韓國本國農機企業外還吸引了部分日本農機企業參展。共200多家企業參加了為期4天的展覽。

據韓國農機工業協會官員介紹,韓國1963年動力耕耘機的普及開始了農業機械的快速發展,水稻是韓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到90年代,水稻種植和收獲機械技術得到大力發展,已基本實現了以耕整、栽插、植保、收獲、烘干、加工為主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韓國農業機械以小型、先進、適用為主。主要農業機械有拖拉機、半喂入聯合收割機、水稻插秧機和其它農田專業化作業機械。

從展會情況看,韓國農機企業的整體水平較平衡;大型企業的企劃能力、國際化、專業化水均在上乘。展覽在韓國貿易中心的COEX展示中心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展覽館舉行,所有參展企業的布展、裝潢、宣傳資料均比較吸引觀眾的眼球。從外觀看,絕大多數產品的外觀比我國的產品略高一籌。從參展的產品看,參展企業代表了韓國農機工業的水平,大型企業產品門類齊全,小型企業的專業化水平較高。

韓國農機企業的產業集中度較高,韓國的農機巨頭均實施了海外拓展戰略,而且都把中國作為其重要的戰略市場。參展的大型農機企業例如國際(DK)、亞細亞(ASIA)、東洋(TYM)、大同(Daedong)、LS等企業均已在中國合資或合作。

在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設備方面,本屆韓國農機展重點展示了適合水田用大馬力拖拉機、帶接糧裝置的大馬力半喂入聯合收割機、帶施肥噴藥裝置的高速乘坐式插秧機、各種高效植保機械、糧食后處理設備等。

與大企業的品種齊全、規模龐大相比,部分小企業的專業化、精細化程度同樣令人稱道。許多中小農機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特色”農機,例如一家企業提供的手推式播種機,一畝地15分鐘,性價比較高,通過更換排種器可以適用于多種植物;同樣,“大慶精工”企業生產的農機配輔件包括了手推車、轉向輪等,做工非常精致,設計也非常人性化;還有一家“YG”的公司,從事中日韓水稻機械的配件銷售、制造,其產品細分、市場細分的程度已經非常具體、細致。

大企業以國際化的視野保持技術領先;中小企業不一味求大求全,以精細取勝;大中小企業合理分工平衡發展;共同為農戶提供先進、適用的農機具,構成了韓國農機工業的一道亮麗風景。

除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及相關的專業分會的官員、專家外,參加考察的還有山東巨明、中機南方、山東常林、浙江四方、南通富來威等10多家企業的技術管理人員。




附件5 搶抓后發優勢 加快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日韓農機考察側記

南通富來威農業裝備有限公司 吳亦鵬

2008年11月25到12月4日,應中國農機界的老朋友――日本新農林社株式會社社長岸田義典先生的邀請,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組織國內從事農機研發、生產制造的骨干企業中機南方、山東常林、山東巨明、湖州生力、三門膠帶、市下植保機械、南通富來威農機等10多家企業的領導組成中國農機工業協會訪日韓考察團,考察團參觀了韓國國際農機展覽(SIEMSTA 2008);在日本期間,考察了日本丸山制作所千葉工廠、發動機工廠,日本石川芝浦(Ini-shibaura)株式會社松本工廠、朝日工廠以及日本洋馬農機株式會社崗山工廠,期間還于日本農業機械工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川泰治,日本全國農業機械商業協同組合聯合會專務理事永江啟一,日本洋馬農業株式會社東京支社社長小林秀夫,日本石川芝浦(Ini-shibaura)株式會社本部長金子洋一,日本丸山制作所上海貿易公司總經理柳原淳以及新農林社岸田先生的兒子岸田健宏常務理事等日本農機界友人進行了交流。

由于專業和知識結構的原因,本文僅簡單介紹一些日韓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方面的情況。

一 日韓水稻全程機械化農機具的基本情況
1 品種齊全、路線完備
水稻生產的全程機械化包括了耕整地設備、水稻種子的前期處理、播種、種植(直播、移栽)、防除(植保)、收獲、烘干、稻米的處理等。日韓已經基本實現全過程的機械化,相對而言我們的農機產品主要集中在耕種收階段。
以韓國為例,韓國水稻農事的機械化率參見下表。
主 要 農 事 的 機 械 化 率 (單位 : %)[略]

 
【數據來源:韓國農業機械產業現狀 ――韓國農機工業協同組合 次長南圭哲在“第八屆中國農機論壇暨第六屆亞洲農機峰會”上演講】


2 企業的綜合實力強,產業的集中度高,產品的差異化程度大
日本、韓國的水稻機械化生產企業相對實力都比較雄厚,產業集中度較高。
以日本的插秧機(田植機)為例,主要生產企業如下表:
序號      企 業                     品種
1 ISEKI (井關)               13 
2 KIORITZ(共立)            2
3 KUBOTA(久保田)     18
4 KONNMA                        2
5 Fujii(藤井)                  10
6 Mitsubishi(三菱)         10
7 Minoru                              12
8 Yanmmar(洋馬)          15

【資料來源:日本《機械化農業》雜志2008第6期】(特別感謝日本新農林社(株)社長岸田義典先生饋贈)
3 技術創新程度較高,産品朝差異化、省力化、輕勞化方向發展
日本插秧機企業的差異化程度很高,如上表統計日本的插秧機品種達82種之多,其中還不包括一些新提出的復合式插秧機。洋馬公司介紹,其近幾年的插秧機、收割機、拖拉機、移動
2008年10月,久保田農業機械(蘇州)有限公司將今年推向我國市場的95馬力、68馬力兩種新型高質量高性能水田拖拉機在鄭州農機展覽、海南全國省級農機推廣站長會議期間高調亮相,并在江蘇睢寧縣等舉辦展示會。

就插秧機而言,在新技術的創新方面,日本企業、研究機構已經推出了新一代高速插秧機――插秧機機器人。他們把田間作業(水田和旱田生產)作為一個集成的管理系統,以省力化生產為目標,利用檢測與傳感技術進行無人作業自動化試驗和農作業的省力化試驗研究。利用高精度GPS確定位置、利用光纖陀螺傳感器檢測姿勢從而實現了計算機控制的自動行走。1個小時完成5畝左右的水稻田插秧。
在日本和韓國,目前的主流機型的發展趨勢是:
(1)性能更優
關于插秧性能,雖然因條件而異,資料顯示,各種形式的插秧機的檢查結果,漏插率為1.0%、連續漏插率不到0.1%的插秧機比較多。
(2)高速化
插秧機頻率(速度)更快是插秧機的發展趨勢,速度由通常的0.8-0.9m/s提高到 1.2- 1.5m/s,同時配合寬幅(10行)機型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農田作業量達到了每小時50畝左右(不含田埂)。
(3)復合化,
插秧機不僅僅插秧,帶施肥、噴藥裝置。洋馬、久保田、三菱公司推出的都是復合式插秧機。
還有一種插秧機,裝有一種“輥子”,它并不是安全裝置,而是對轉彎時被車輪壓過的農田表面進行平整。以前,都是輔助作業者使用一種叫做“耙”的工具來整地。【有的日本農村可以看到男人駕駛插秧機,女人耙地的場景】現在就不需要這個作業了。例如,在洋馬崗山工廠我們看到的新款插秧機呈綠色,并帶插前耙地功能。根據農家的要求有的插秧機已將這種裝置作為標準配置。此外,有的插秧機還有將切細的秸桿還田的功能,平時使用的插秧機中也有開始配備的。
(4)省力化(帶輔助運苗),
通過人性化設計解決高速機不高速的問題;許多高速插秧機帶輔助送苗裝置,無論是Mitsubishi公司的LV,還是久保田都提出帶輔助送育苗的產品。
考慮了送苗時的作業姿勢,采用了長的送苗裝置,在駕駛座的周圍和后車軸上方設計了臺階,使送苗、送肥料變得更為方便。
育苗、運輸設備也越來越豐富。插秧機使用的是每畝 20只苗箱,但隨著作業的規模化,使用的箱子數量越來越多,對苗箱搬運的省力化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市面上出現了苗箱運輸機、苗箱清洗機等相關設備,應用也越來越多。
(5)節能化,
日本的久保田、韓國的DK公司等均推出帶旋耕的少耕式復合插秧機。
(6)疏植栽培受青睞
日本還出現了一種插秧機,減少植株數的疏植栽培專用機。 這種栽培方法以前主要在(日本)西南溫暖地區使用,但隨著地球溫暖化的影響,也開始在北方地區使用了。
(7)適用性強
自動駕駛式插秧機能平穩地越過左右靜傾斜角為30度的地方,因為設計時充分考慮了機子本身的平衡。
(8)自動化程度提高
配備各種自動裝置避免高速作業給駕駛者帶來的駕駛疲勞。目前,在已非常普及的插植部升降控制、插植部左右水平控制的基礎上,又加上了插植部前后水平控制、插秧深度自動調節裝置、防突然加速裝置。有的插秧機,其手柄附近配備開關控制桿,通過一個手指就可以實現插植部的升降的設定、插秧離合器的開/關。
(9)人性化設計使操作更便捷
在使用及操作方便性方面,也獲得各種改進。出現了被稱為HST和兼具HST與機械式傳動機構優點的HMT的變速裝置。這種變速裝置,可以不用變速桿,只通過腳踏板實現變速,駕駛時就像在駕駛自動變速汽車。還有的在轉彎時拉開手柄,則后輪內側的離合器斷開,不需片式制動器動作即可實現轉彎功能。這些操作的簡便化,可以達到防止誤操作的目的。
考慮到機手老齡化的問題,**近幾年,新插秧機基本都采用了通用設計。前操作屏使用大的字體及圖形;詳細的指示,可以通過大的文字在液晶顯示屏上顯示出來,比那種不得不凝目而視才能看清的機型更方便、更安全、更人性化。
有些還可以實現進出農田、田埂時的下地操作,此時,將離合器置于ON/OFF位置,同時,通過操作手柄使剎車動作,移動速度也放到超低速上。
(10)小型化。
此外,對于中國市場而言,2-3行插秧機以后會成為趨勢,一方面中國農民的購買能力有限,另外一方面西南丘陵地區等水稻產區的水田面積比較小。久保田、井關均在中國的鄭州農機展覽會議上提出小型機。




4 重視中國市場的開拓
日本的洋馬、久保田、井關、三菱;韓國的國際(DK)、亞細亞(ASIA)、東洋(TYM)、大同(Daedong)、LS等均在實施其中國市場的拓展戰略。


二、 幾點建議:

目前而言,我們在發展水稻全程機械化方面主要存在的不足是,“有效技術供給”不足。主要表現在:
整體思路上重視耕種收環節,
產品同質化程度高,適合中國農村的產品尤其較少
在種植環節,以獨輪、手扶為主打機型,產品的技術檔次與日韓有一定差距。
在收獲環節,全喂入海占有較大的比例,半喂入主要集中在久保田等外資品牌。

1 以日韓發展水稻模式為藍本,進一步了解日本、韓國的具體情況
就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而言,建議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邀請日本的專家到中國進一步介紹發展情況、設備提供的情況和日本的發展情況。

2 以耕種收為核心,發展全程機械化
對于國內的農機研發和農機制造企業而言,水稻生產機械化的農機產業鏈很長,建議開展差異化研發,向種前和收后延伸。實踐已經證明,水稻種子種前種子的預處理可以增加產量,干燥處理可以減少損失,改善口感。日本的稻米價格很高但是其米質和口感非常好,這和日本發達的烘干技術是分不開的。

3 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強糧食安全有關的生產機械化的技術供給的引導
新的國家標準主要考核耕種收的機械化作業水平,建議關注種前、收后環節的機械化。

4 延伸乘坐式插秧機的作業用途
韓國的展覽會展示了乘坐式插秧機的新用途,包括與植保機械的整合、與旋耕機械的整合、與直播的整合;通過使用乘坐式插秧機的底盤(行走部分)拓展產品的新用途。值得中國企業借鑒。

5 加快技術進步,實現版本升級
中國插秧機以手扶為主,獨輪機還有一定的比例,乘座式插秧機剛剛起步。需要加快技術進步,盡快實施機具的升級換代。




【附:本文系考察報告的初稿,由于部分資料及照片暫時無法處理,待后完善。本文在技術發展趨勢方面,參考(日)豬之奧康治《作業者輕勞化對策進程》,感謝日本新農林社社長岸田先生的全程幫助!】

  • 《世界各國農業機械化的路徑及給我國的啟示》
    《日本農業概況》
    《日本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與國家扶持經驗》 黎海波 韓山師范學院政法學院
    2005年第4期《湖南農機》
    《臺灣農業機械化概論》臺灣大學生物產業機械工程系 馮丁樹教授
    《韓國農業概況》 http://www.99sj.com/Article/2611.htm
    《韓國農業機械產業現狀》韓國農機工業同組合次長南圭哲在“第八屆中國農機論壇暨第六屆亞洲農機峰會”上演講
    《日韓水稻生產機械化發展情況考察報告》中國農機考察團:劉恒新 范伯仁 陳立丹 張園 張漢夫等
    李增宏 2 0 0 8 年5 月中旬農業部組團赴韓國考察報告 《韓國農機補貼支持政策》 《當代農機》2008年 第6期




發表于 @ 2009年04月20日 00:48:00 |點擊數(

舊一篇:我國旱地栽植機械研究概述(一) | 新一篇:富來威 新品 2ZQ 煙草移栽機

博客信息
富來威老吳的博客的博客
創建時間2007年09月13日
今天點擊:426
本周點擊:91
本月點擊:503
點擊總數:228537
[發私信][加為好友]
博客公告
文章分類
技術服務技術服務(4篇)
默認類別默認類別(337篇)
農機補貼農機補貼(32篇)
農機技術農機技術(12篇)
行業新聞行業新聞(3篇)
©2016 nongjitong 農機通提供技術支持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政策 使用條款和版權聲明
頁面生成時間:2020/12/23 22: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