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民哥分析

民哥的blog,網絡天下農機人。

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民哥分析>>民哥在線>>

購機補貼十大猜想收藏

  購機補貼,儼然是眼下中國農機**為熱門的話題。這項以推動農機化發展為出發點的利好政策,其效果似乎已經超額完成了設計者的初衷,在快速推進農機化的同時,捆綁了農機產、供、銷等方方面面。每到年關,農機行業特別是企業的“一號文件”就是,到北京探探來年的風向:還有沒有補貼?補貼力度有多大?這些都是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問題,你不關注它難。
  “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借用這句歌詞,表白農機企業此時的心態也許**為貼切。為了幫助企業充分理解中央政策的用意,這里浪費一點篇幅對這一政策進行一次大膽解讀,其中不乏展望成分,糅合了一些個人理解,期望對企業有所幫助。不對之處請嚴肅批判。
  1、補貼政策將持續多長時間?
  2004年,注定是中國農機發展不平凡的一年。因為這一年中央1號文件正式確定,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開始在部分糧食生產主產區實施。那時,恐怕誰也沒有預料到,這一政策改寫了中國農機工業的一段歷史。回頭望,2004年顯然是作為中國農機的一個時間坐標,前后被劃分為兩個時代。因為補貼政策力度的逐年加大,中國農機工業由此進入了補貼經濟時代。
  到2009年,購機補貼政策就已經實施6年了,這期間補貼額度的逐年加大,補貼品種越來越多,補貼范圍覆蓋了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那么,補貼政策到底能持續多長時間?這無疑是所有企業共同關心的一個問題。可以肯定的是,這將是一個長期政策,有多長?不好說,但可以盡情發揮你的想象力。如果到2014年是10年,到2024年是20年……不過,能夠判斷的是,這一政策的實施與否?與一個指標直接關聯,就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水平。而這個指標又與農業機械總動力、農機產品銷售收入緊密相關。下面從指標方面進行分析。
  2004年,我國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是32.7%,農業機械總動力6.4億千瓦,農機產品銷售收入854億元。2008年,補貼政策實施4年以后,以上三項指標分別達到了50.8%、8.22億千瓦、1915億元。4年間,我國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年均增長4.5個百分點;農機產品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我國農業機械化邁入了歷史上**好的發展時期。
  分析補貼政策到底能持續多長時間?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是一個重要的判斷尺度。如果達到70%,那么還有20個百分點的距離,按照農業部每年增長2個百分點的計劃,就需要10年到2020年;如果達到80%,需要15年到2025年。這一期間,正好是我國第十四個五年計劃,就是說,在“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三個五年計劃期間,購機補貼政策無疑是我國農機行業的一項基本政策。實際上,補貼已經影響到了農機生產、流通等各個領域。分析結果很明確,我國農機工業將至少持續20年的補貼經濟時代。對此,企業必須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2、補貼額度將如何變化?
  我們中國政策有個規矩,一旦有了沒有難,一旦增加了減少難。2009年購機補貼歷史性地突破了130億元,大約占農機工業總產值2000億元的6.5%。為什么從40億元一下子到了130億元?盤子定在這個位置上實際就是個準星,基本上是把答案告訴你了。一是政策的長期性,不說了;二是讓你知道130億基本是個底線。按此原則推算,結合占當年農機工業總產值的5%~10%之間的比例因素,以后年度的補貼資金應該在130億的基礎上結合這個比例來具體確定。根據上述原則預測2010年的情況,具體是多少不敢信口開河,但是估計減少比增加還要困難,**低維持在130億元的水平是有絕對把握的。
  那么,站在130億元這個平臺上,如何預測后期的增(減)量變化規律?除了與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相關外,農業機械的更新淘汰周期和補貼品種重點的變化是兩個關鍵因素。
從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分析,估計補貼資金翻番式地增長很難再現,保持在每年10%~15%的增(減)幅是現實的。如果把今后15年劃分為三個階段,到2015年,仍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爬坡階段,每年保持15%的增長幅度比較客觀;從2015年到2020年,是農機化的平穩發展階段,估計零增長也可能負增長;從2021年到2025年,是農機化的高級發展階段,機械基本得到普及,估計會在2020年的水平上有所下降。
  從農業機械的更新淘汰周期分析,按一般農業機械的使用周期10年測算,到2015年以后,第一批補貼機具陸續進入更新淘汰階段,并且數量會逐年加大,預計到2020年會達到高峰。因此,在2015年~2020年的5年期間,估計補貼資金會達到峰值。到2025年,進入第二輪更新淘汰階段,市場達到基本平衡。
  根據對以上兩個指標的變化情況分析,補貼資金在2015年達到300億元應該不是夢;從2015年到2020年,會維持這個水平;從2020年到2025年,估計在這個水平有所下降,**終站在200億元的水平上。
  3、補貼對象、補貼重點會有哪些變化?
  現行的補貼政策直接補貼給購機農民(農場職工)。將來補貼對象的變化,取決于農機服務組織形式的變革、農業機械化所處的發展階段。
  2020年是建國71周年。屆時,預計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將達到70%,農業機械化發展進入新階段;新農村建設初具規模,城市化進程初步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達到平衡;土地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農業生產的組織形式應該有所變化。在這種情況下,補貼對象的調整是肯定的。也許不會直接補貼給農民,直接補貼給種糧大戶,或者糧食直補都是有可能的。因為那時農機的擁有者可能就是種糧大戶。
  從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看,區域特色經濟將得到快速發展,經濟作物、塊莖作物、畜牧業、林果業都是我國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機械化程度還很低。估計隨著產業化的發展,一定會成為補貼的重點,補貼方向將有所調整。
  在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更高階段,農業生產特點的特點將更為顯著:保護性耕作、精量播種、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稈還田、深松整地等農機化新技術應用面積會不斷擴大;農機標準化作業程度明顯提高,集收獲、耕整、播種于一體的機械化復式作業應用范圍擴大;農業搶收搶種能力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因此,估計補貼的品種會有所傾斜。
  4、補貼辦法的變革?
  咱中國的有些事情有時不好說,國際上再科學的方法拿回來并不一定好使,而你認為漏洞百出的辦法反而適合國情。石油的定價機制是不是就是這樣?這也許就是中國特色吧。世界上也有許多涉農補貼,辦法也各種各樣。也許隨意引進一種改進一下都好使,但是,那不一定適合國情。
  現行的補貼辦法簡單說就是兩個目錄。先上推廣目錄,再上補貼目錄。操作上基本以農業部為主,會聽取不同部門的意見。購機補貼執行6年來,大家對改革現行操作辦法賦予了無限遐想,呼聲日漸強烈。似乎新的辦法就箭在弦上,就是看不見拉弓的。看來,徹底改革辦法的難度是相當大的,預測實行漸進式改革也許是可行的。在這一方面,到底有幾許期待只能任憑您的想象了,多個部門參與?改革目錄?您就自由馳騁吧。
  多部門參與。就是中央多個部門共同參與,各負其責。目前,負責農機補貼政策的中央部門有: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后來加上工信部。在這些部門中,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直接參與補貼工作幾乎是沒有可能,**有可能參與的就是工信部。按照職能與分工,工信部負責補貼產品的質量監督檢查工作。因此,以農業部為主體,工信部參與可能是將來政策執行的基本格局。但是,相互參與多少那不好說。
  改革目錄。綜合現行意見,改革思路有:一是全國只搞一個大目錄,取消補貼目錄,同時取消省級目錄。理論上看可以簡化操作手續,但是,由于問題的復雜性,近期實行的可行性不大。二是取消目錄中的企業,只搞一個產品目錄。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減少人為因素,把市場的主動權交給企業,把選擇權交給農民。但是,這項改革需要工業主管部門產業準入政策的配套支持,而此政策尚處于理論研究階段。因此,即使理論上可行,目前付諸實施的可行性也不大。
  綜合分析,操作辦法徹底改革的可行性不大。但是,加大質量的監督檢查、增加各操作環節的透明度、加快回款速度等問題,估計會逐步有所改觀。
  5、“普惠制”還有多遠?
  “普惠制”在這里是一個借用詞,因此加上了引號。其原意是指關稅上的普遍優惠制,簡稱GSP,愿意是指發達國家(給惠國)對從發展中國家(受惠國)進口某些適合的產品時給予減免或免稅的優惠待遇。
  購機補貼實施“普惠制”是企業的普遍愿望,也是眾望所歸,可以認為是解決現行問題的徹底可行辦法。但是,目前實行“普惠制”的難度、阻力與大家的愿望一樣強烈。反對“普惠制”的理由主要有:補貼資金不足,難以滿足需要;不是所有的農民都買農機等。先說資金問題,就是差錢。這個不假,錢永遠都是問題。但是,差多少錢?算過賬的人恐怕不多。以2009年為例,補貼資金130億元,按照農業部1:5.35的比例,可以拉動農機工業產值696億元,算上地方配套資金,估計超過了1000億元。如果扣除農用車等非補貼產品,基本相當于補貼產品的全部銷售收入。資金實際可能差一點,是否已經非常接近了?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既然是一項長期的政策,完全可以告訴農民合理安排購機計劃,避免集中超前購機。因此,如果扣除一些市場非理性行為,也許在局部產品上實行“普惠制”應當是水到渠成了?
  再來分析第二個理由,不是所有的農民都買農機。其實,這與“普惠制”并不矛盾。“普惠制”也不是鼓勵所有的農民都買農機,不是“均分制”,其含義應是對于有購買愿望的農民,不論選擇那種品牌的農機,都給予同樣比例的補助。核心內容是,把市場還給企業,把選擇權交給農民。
  看來,“普惠制”也許是一張美味的PIZZA,恐怕我們在2~3年內仍難以把它烙熟。但是,這里并不排除選擇部分產品、部分地區搞個試點的可行性。
  6、補貼資金的比例會有變化嗎?
  現行補貼比例是30%,加上地方補助,有的省市可以達到60%,和白送差不離了。這個比例,再高肯定不會,低一點可行性也不大,估計至少5年內會維持在這個水平上。有意見認為可以把補貼比例降低一些,比如15%,實行“普惠制”。本是個不錯的思路,但幾乎沒有操作性。原因是在中央各項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強的形勢下,盡管這樣做結果更有利于農民,但是降低比例顯然不是時候;二是與“普惠制”掛鉤,在“普惠制”目前沒有一瞥的情況下,如何添上這一捺呢?
  但是,從補貼產品結構上看,也可能出現類似“等額補貼”新的補貼方式:取消比例補貼,同類產品給予同樣的補貼數額。尤其在一些成熟產品、價值量較大的產品、小型產品上可能性比較大。如:小麥聯合收割機半喂入聯合收割機、采棉機、植保機械、排灌機械等。
  提高補貼比例?根據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水平不同,地區之間的差別,選擇重點加大補貼力度完全是有可能的,上限絕對不會突破50%。有升就會有降,在某些品種上,可能會降低比例,**低不會低于15%,比如,在通用類產品、長線產品上。這樣,更有利于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總之,維持30%的補貼比例可能是一個長期水準,當然不排除局部微調。
  7、補貼對象會發生變化嗎?
  現行的補貼對象:一類是農民,向農機合作組織傾斜;二是農場、兵團的職工。因為農場、兵團也是職工個人購買,可以認為是另一種形式的農機合作組織。根據我國農機化的發展趨勢,估計直接補貼給農民會逐步減少,農機合作組織的補貼力度會逐步加大。通過補貼,培育并形成新型農機合作組織可能是個方向。
  農機合作組織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黑龍江顯然走在了全國前列,已經初具規模;在黃淮海平原,受土地規模的限制,農機合作組織發展沒有黑龍江快,但趨勢是可以逆轉的;在江南丘陵地區,肯定會出現與農業生產發展相適應的農機合作組織。將來,這些農機合作組織的發展必然要依附于種糧大戶,或被控股,相互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這里大膽預言,由于農機合作組織的普及,跨區作業**終將會消失。
因此,10年以后農機的擁有者會逐步集中到農機合作組織中,包括農場、兵團的農機合作組織在內,這必然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補貼的重點自然會有所調整。
  8、《農機工業產業政策》何時出臺?
  我國農機工業60年來沒有一個系統的產業政策,零星的政策很不完整,不利于產業發展。90年代機構改革以后,行業管理缺失,農機工業存在著諸多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特別是補貼政策實施以后,《農機工業產業政策》盡快出臺的呼聲愈列。
  當前,一部《農機工業產業政策》的出臺是非常必要的。我國已經成為世界農業裝備生產大國,近年來,在中央持續利好的“三農”政策的指引下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是,我國農業裝備產業同時存在著布局不合理、企業綜合實力差、產業競爭無序的不利局面,產業發展呼喚一部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又切合行業發展特點的產業政策出臺,以規范行業行為。
  同時,我國農機工業的發展,也為制定產業政策創造了良好的內外部環境:首先是政策環境基本建立,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形成共識;二是生產消費快速增加,行業運行質量得到提高;三是農機產品的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四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五是政府財政的強力支持。
  目前,產業政策的前期研究已經完成,期待征求意見稿能在明年初揭開面紗?能否如愿還要看政策環境。如果順利的話,一年后應該能見分曉。
  9、準入制度有沒有時間表?
  農機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是實行“普惠制”的基礎和前提,沒有準入,“普惠制”就少了一道門檻,產品質量就難以保證。鑒于補貼政策的長期性,彌補“普惠制”留下的監管缺失,盡快實行農機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是當務之急。
  關于準入有必要強調的是,準入并不是限制,它是市場經濟的補充和完善。準入的意義:市場準入是關于國家或地方政府準許公民和法人進入市場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條件和程序規則的各種經濟法律制度和規范的總稱;特殊市場準入制度是規定市場經營主體進入特殊市場從事經營活動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和程序規則的制度。
  農機產品的市場經營活動關乎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乎農村發展和社會穩定,關乎農業現代化和國家經濟發展,是與社會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的經濟活動。因此,作為特殊市場準入的農機產品準入應理解為:為加強農機產品的質量管理,促進企業完善生產條件,確保農機產品質量穩定提高,規范行業健康發展,有效遏制農機工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擴張,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制止不合格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保護國家和消費者的利益,具備規定生產條件的生產者才允許進行經營活動、具備規定條件的產品才允許生產銷售的監督制度。它是國家對市場基本、初始的干預,是政府管理市場、干預經濟的制度安排,其實質應該是一種政府行為,一種政府許可制度。
  2007年,農機行業首先提出了準入概念,建議首先在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兩個產品上實施。2009年,在《農業裝備產業發展政策研究》中又做了進一步研究。實施準入制度的法律基礎是,《標準法》、《行政許可法》、《環境保護法》、《農機化促進法》等,但是,作為一項政策實施是完全可行的。何時實施,就看工業主管部門的工作進度了。
  10、后補貼時代政策力度還有多大?
  當前,購機補貼已經成為指導農機行業發展的主導政策。但是,在這個以推進農機化發展為設計思想的政策環境中,如何促進農機工業的發展?農機科研體制怎樣建立?如何加快新產品的研發力度?如何推進農機市場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急需解決的問題,畢竟農機工業的發展是推動農機化的基礎和前提。因此,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明確的政策扶持。
  關于這一方面利好還是有的: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如果不出意外,肯定是關注農業的話題,農機工業沾邊是有希望的。2009年12月1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農業生產形勢,主要議題是:加大補貼政策力度、穩定糧價、啟動實施保護性耕作工程、加強農田水利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抗旱保障能力等,也算是與農機工業相關的一個利好。據悉,由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工信部共同起草的《關于促進農機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將由國務院研究后發文,這也可以算是一個美好的政策期待。
  但是,農機工業的發展涉及產品開發、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等方方面面。目前,一個農機大國竟然沒有系統完整的政策支持農機工業的發展,畢竟不是個好事。沒有一個強大的農機工業作為支撐,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機械化道路就缺乏基礎。這個道理領導多次講過。因此,有關政策的出臺應是發展的必然,企業不妨耐心一點吧。
可喜的是在這一方面,已經可以看到一些影子。2007年6月10日,在科技部等六部委的共同推進下,農業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標志著支持農機工業發展的政策有了實質性進展,這是首批啟動的四個全國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之一。戰略聯盟的成立,有助于在行業內構建起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提升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共性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推動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另外,上面提到的《農業裝備產業發展政策》、《農機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正在緊鑼密鼓,《農機工業技術改造政策》也提到了議事日程。欲知農機后事?敬請拭目以待。□

發表于 @ 2009年11月06日 16:21:00 |點擊數(

舊一篇:紀念農機工業60年,“多能拖拉機”、“牛力火車”問世,**領先 | 新一篇:中小拖:高效節能環保時代悄然到來?

博客信息
民哥分析的博客
創建時間2009年01月12日
今天點擊:66
本周點擊:17
本月點擊:137
點擊總數:33108
[發私信][加為好友]
博客公告
民哥的blog,網絡天下農機人。這里,是企業家心靈小棲之所;這里,是經銷商的休閑驛站;這里,是農民朋友的網上家園。熱愛農機的朋友們,這里有一片咱們的空間,有空常來啊!
文章分類
民哥觀點民哥觀點(9篇)
民哥在線民哥在線(41篇)
我看企業我看企業(8篇)
©2016 nongjitong 農機通提供技術支持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政策 使用條款和版權聲明
頁面生成時間:2020/12/23 22: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