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關注微信
小程序

農哈哈:10年領銜市場,中國播種機勿需再看國外臉色

作者:劉玉杰 本站發布時間:2009年10月18日 收藏

  編者按:河北農哈哈集團有限公司位于石家莊市深澤縣,她從研究播種機械起步,10年領銜中國播種機市場,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播種機械行業的一面旗幟。

  如今,農哈哈的身上已經掛滿了頭銜:中國規模**大的農機具生產企業、中國品種**多的農機具王國、中國創新能力**強的農機具試驗中心、中國**具活力的農機具研發基地……農哈哈產品系列涉及播種機械、收獲機械、耕整機械、采暖鍋爐等4大系列60余個品種。

  在2008(第二屆)中國新農村裝備國際博覽會即將開幕的時候,《中國農機》雜志(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會刊)記者走進了農哈哈集團,見到了總經理張煥民,對目前形勢有何看法?本次參展有何舉措?有哪些建議?自然成為談話的主要內容。

  《中國農機》:從2008年上半年情況看,農哈哈的生產經營情況有哪些特點?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張煥民:上半年,農哈哈集團的生產經營以播種機為主,共銷售播種機4.5萬臺,同比增長30%以上;其中倉轉式精位穴播機1.6萬臺,氣吸式精量播種機出現“井噴”行情,銷售1.4萬臺,同比增長120%。氣吸式精量播種機的增長超乎預期,這主要得益于:

  政府農機補貼力度空前加大,國補資金達到了40億元,還有為數不菲的地方財政補貼。據了解,北方各省均已將精量播種機列入補貼目錄,補貼額度不低于30%,補貼數量大多上不封頂,農民買多少政府補多少,這極大地調動了農民購買精量播種機的積極性。

  不僅政府在補貼農民購買精量播種機,其實種子公司對此的補貼遠遠早于政府。農哈哈與世界著名種業巨頭杜邦先鋒聯合推廣精密播種始于2004年,并分別于2007年斥資200萬元、2008年500萬元,以1000元/臺的標準補貼農民購買精量播種機;現在,不僅杜邦先鋒,國內知名的種子公司,如北京奧瑞金、河南大眾也紛紛拿出真金白銀鼓勵農民購買。好種子加好播種機,取得了1+1>2的效果,農民、種子公司、農哈哈獲得了多贏的效果。

  眾人拾柴火焰高,多管齊下的補貼有力的促進了精量播種的快速發展。

  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是農資價格的飆升,倒逼農民種糧開始算經濟賬。我們可以算一筆賬:使用條播機,用種2.5千克/畝,普通種子以10元/千克計算,費用為25元,播種費用8元/畝,間苗成本5元/畝,合計為38元/畝;如果使用優良種子配合氣吸式精量播種機,則需種子4400粒/畝,費用為25元,播種費用8元/畝,無需間苗,費用合計33元。結論顯而易見,精量播種比條播節省5元/畝,而且還可以增產3%-5%。

  精量播種比條播可節省種子1.5千克/畝,如果這項技術能夠在全國普及,以我國4億畝玉米種植面積計算,可節約糧食6億公斤,這大約相當于120萬畝良田的產量。在耕地面積緊張、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背景下,顯得意義更加深遠。

  《中國農機》:這幾年,在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提升、市場環境惡化的形勢下,農機工業普遍步履維艱。請介紹一下近兩年來農哈哈產品成本上升的具體數據?你們是怎樣消化這些因素的?

  張煥民:“生產早死,停產等死”,這句話可能有點夸張,但卻是當前部分農機具企業的真是寫照。原材料等生產成本的飆升,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使農機具企業哀鴻一片。

  今年上半年,旋耕機、秸稈還田機等農機具生產成本大幅增加,飛速上漲的鋼材價格可以說是一天一個價。以鋼材為例,今年1月份,鋼材價格為每噸3980元,到了6月份,鋼材價格已經上升為每噸7600元,而焊管、鑄件、無縫管這些農機具企業生產所需的重要原材料成本都在暴漲;而隨著勞動合同法的頒布,企業勞動力成本也增加了3%左右。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農機企業的銷售費用也上升了很多,部分企業甚至已經占到了成本的20%,但是“水漲”,“船”卻不高,進入政府補貼目錄的產品,價格是2007年年末所制定,農機主管部門要求2008年不準調價,企業只能內部消化。所以,企業就出現賣出一臺機器不但不賺錢甚至倒賠錢狀況,而如果停產,企業就會慢慢失去市場,等待死亡。生產或停產都無法使企業擺脫困境,農機具生產企業陷入發展僵局。

  目前,公司的秸稈還田機、播種機是生產越多賠的越多,原料成本漲價,原料投入原來占銷售的收入66%~70%,今年成本再次增長,這已經突破公司利潤的底限。

  為了應對諸多不利因素,我們從兩方面著手,第一內部挖潛,降低成本;第二努力開發高附加值的新產品,今年熱銷的精量播種機幫我們度過了困難。

  《中國農機》:有觀點認為,我國農機工業的基本面是好的,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未來我國農機工業將何去何從?

  張煥民:近幾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各地農業基礎工程建設規模擴大,國內外交流合作加強,農機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此外,我國農業機械化法律體系逐漸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力度逐漸加強,這些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購機的積極性,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到了農業機械化上,農機工業發展勢頭較快。總體上講,我國農機裝備業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科技、開發、生產、推廣、服務體系,農機化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但是,我認為農機業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農業裝備開發難度大,農業裝備制造行業的利潤低,大部分企業研發能力差,“拿來主義”嚴重侵權案件時有發生,另外農機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技術設備落后等狀況。因此,我國農機工業的現狀還不能適應全部的市場需求。

  我認為,農機業要取得更好更快的長足發展,必須要滿足用戶的市場需求、吸引用戶,走質優價廉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我國幅員遼闊,“南甜北咸,東辣西酸”農機的需求和使用也相差巨大,這就直接決定了各種層次的產品在我國都有市場。但總的來說,一方面是圍繞“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節能、節約農機,重點發展節能、節水、節肥和降低農業成本、保護環境、增加產量的農業機械產品;另一方面,農業機械要向數字化方向發展。農機作業精確定時、定量和定位,使資源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這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降低作業成本,減少環境污染。

  《中國農機》: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后,對你們的影響有哪些?具體到每個勞動者來說影響程度如何?你們是怎樣解決企業當前面臨的勞動力問題的?

  張煥民: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無疑將大大提高對勞動者的保護,長遠意義則在于構建企業和勞動者的和諧關系,提高企業競爭力。

  在保護勞動者權利方面,新《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實施解決了一段時期的勞動合同的簽訂率低,勞動合同短期化以及部分企業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一些行為。其次,對勞動者的物質利益、勞動權益做了更明確的規定。第一,針對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的問題,要求用人單位都要和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第二,規定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要訂立比較長期的固定期限合同和無固定期限合同,有效地避免了勞動合同短期化。第三,規定在勞動合同履行時,用人單位應當盡到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準等法定義務。以上規定使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更有效保障。

  《中國農機》:我國農機產品長期實行的是低價格政策,為的是保護農民的利益。實際上,農機工業是工業反哺農業的先行者。您如何看待農機產品的定價政策?

  張煥民:價格是營銷計劃的重要問題。決定價格戰略的因素有成本結構、競爭、替代品,消費者態度、企業和產品形象、分銷渠道,以及法律約束、經濟環境等。從這些因素考慮,目前,我國農機產品普遍不具備高價策略的特征。

  現階段,我國農民的收入水平偏低,購買力不強,價格過高,農民可以不用農機作業而由體力承擔;產品同質化嚴重,企業之間價格戰此起彼伏。凡此種種,我國農機離高價策略尚有不小差距。

  《中國農機》:我國農機工業長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產品趨同,技術創新能力差,競爭力弱。您認為這其中的根本問題是什么?從長期看,國家應給予農機工業怎樣的產業政策?從哪些方面給予政策扶持?

  張煥民:“我國農機工業產品趨同,技術創新能力差”這種說法,我認為應該從三個方面進行認識。第一,我國的農業的基本國情是分田到戶,地塊小而分散,不利于技術含量高的大型農機作業,換言之,技術含量高的大型機械沒有用武之地,企業當然一般也不會去開發這樣的產品;第二,我國是制造業大國,而不是強國,這是大家的共識,農機作為制造業的一個分類,當然概莫能外;第三,“不開發新產品等死,開發新產品找死”,基本上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造成作為創新主體的企業缺乏開發新產品的積極性。

  我認為,國家應當設立農機產業技術創新鼓勵基金,扶持農機企業開發新產品;提高農機行業準入門檻,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

  《中國農機》:從2002年以來,我國出現了一輪農機熱。你認為在這一輪發展中,哪些產品獲得了發展?那些產品還有待發展?請分析原因?你認為這一輪農機發展對我國農機工業的啟示是什么?

  張煥民:我認為,這一輪農機熱主要是主機得到了發展。與拖拉機、內燃機、收獲機這些“大件”相比,播種機等配套農機具這類**基本的農田作業機械總給人一種“無所謂”的感覺,盡管它們是農民**親密的伙伴,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卻長期以來不為人們重視。

  當前,我國各類拖拉機的社會擁有量已超過1500萬臺,配套機具擁有量不足2000萬臺;而國外,主機與配套機具的比例約為1:3。隨著拖拉機的運輸功能逐漸被農用車、汽車替代,拖拉機田間作業功能日趨回歸,“重主機,輕配套”使我國主機與配套機具的矛盾非常突出。拖拉機配套機具的問題已成為農機行業議論的熱點問題,很多專家認為農機具的研究其實并不比主機技術含量低。因此,我認為配套機具的發展應當引起主管部門的重視。

  《中國農機》:您認為,應怎樣規范當前的農機購機補貼政策,既有利于農民,又支持我國農機工業的發展?

  張煥民:雖然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很多不和諧的現象,但毫無疑問,購機補貼政策有力的促進了農機化的發展。我認為,補貼改為退稅,更為合理。機手購買農機可以自由選擇,讓市場起到資源配置和優勝劣汰的作用;購買后憑發票到稅務部門進行退稅,有法可依,公平合理。
 

  更多公司信息,請訪問:河北農哈哈機械有限公司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www.caamm.org.cn/News/column/show.aspx?code=395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