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關注微信
小程序

山東聊城市農機化統計調查報告

作者: 本站發布時間:2013年04月17日 收藏

  按照省局《關于開展全省農機化統計調查工作的通知》(魯農機計字[2012]22號)文件要求,聊城市農機局成立了農機化統計調查工作小組,認真選取農機統計調查點,組織各縣市區統計人員對全市八個縣市的18個村進行走訪和座談,掌握了農機化發展的第一手資料,現將有關情況綜合如下。

  一、基本情況

  在統計調查中,工作人員根據農村作息習慣,分早、午、晚三個時間段到農戶家中,積極走訪,認真填寫數據,嚴格核對信息,確保數據準確可靠。據統計,18個調查點2011年末人口數18947人,家庭數4605戶,戶均年收入36350元,耕地總面積30260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28655畝,玉米種植面積27280畝。

  二、農機化發展的新特點

  1、大中型農機具增長態勢明顯,但配套比明顯偏低

  調查點農業機械總動力25803千瓦。農業機械原值3019萬元。大中型拖拉機有247臺、小型拖拉機478臺。拖拉機配套農具1093臺,大中型農具312臺,小型農具781臺。大中型的配套比為1:1.2,小型為1:1.6。由上可看出,大中型拖拉機農具配套比明顯偏低。根據走訪情況,大中型拖拉機和配套農機具的發展顯著加快,小型拖拉機近年發展呈衰減趨勢。主要原因:一是農村務農人員結構失衡促使生產模式發生變化。進城務工人員增多,農業生產模式轉變為農機合作組織和農機大戶的專業服務,大型拖拉機從耕、種、管、收一條龍服務的優點日益突出,迫使小型機械逐漸退出農田作業。二是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拉動作用逐年顯現,大型高效、復合多功能機械不斷得到推廣,農民對大型機械的購買熱情持續高漲。

  2、農機購置向高效型、多用性方向轉變

  據統計,18個調查村耕整地機械中旋耕機119臺、播種機287臺,其中免耕播種機28臺,收獲機械中小麥聯合收割機49臺,玉米聯合收獲機12臺,排灌機械農用水泵1320臺。從走訪情況來看,機械數量不大,但具有高效,多用性的特點,基本滿足了耕種收的農田作業需要。農民看到了農機化生產的前景,積極購置農業機械,加入到農機服務中。同時,農業機械化又把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解放出來,拓展增收的空間,成為城市的建設者、二三產業的主力軍。

  3、農機化水平顯著提高,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得到推廣應用

  調查點小麥種植面積28655畝,耕、種、收全部實現機械化,玉米種植面積27280畝,機播26610畝,機收20468畝。近年來,通過精量播種、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節水灌溉等先進技術的推廣,提高了水、種、肥、藥的利用率,改善了耕地質量,增加了農業生產的產出率,使群眾對農業機械有了很強的依賴感,加速了主要糧食生產作物的全程機械化進程。

  三、存在的問題

  1、農機作業成本逐年增加,農機作業收益普遍下降。一是拖拉機增加了燃油稅支出,使用成本增加了10%~15%。二是農機服務組織或農機大戶沒有享受到相應的農用燃油補貼。三是其他經濟作物、林果生產環節得不到燃油補貼政策的實惠,變相增加了成本,減少了農機作業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購買和使用拖拉機及配套機具的積極性。

  2、農機結構不合理,配套不完善。小型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數量較多,作業效率低,油耗高,部分拖拉機超期服役,能源消耗增多、環境污染嚴重、安全隱患嚴重。大型高效的農機具數量相對較少,配套比偏低。農機動力與農作機具的機構不合理,配套不完善,制約我市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

  3、土地分散,難以進行規模經營,不利于農機服務產業化的發展。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土地化整為零,小地塊上的機械作業增加了機械空運轉,既提高了作業成本,又影響了機械效率的發揮,極大阻礙了農機化的規模作業,使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受到限制。

  四、幾點建議

  1、進一步增加農機化投入。繼續擴大實施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帶領農民加大農機化投入,促進農機化發展。通過實施購機補貼,加快新型實用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促進農業機械更新換代,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農業機械的科技含量。

  2、加強農機化公共化服務體系建設。一是積極鼓勵、引導和支持農機合作社的發展,對其帶頭人、財會人員進行培訓,為其健康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二是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支持和資金幫扶,著力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機大戶,為農業機械化生產起示范帶頭作用。

  3、增加作業補貼,加強技術幫扶。油價的持續走高導致機械作業成本增加,農戶難以承受,建議國家、省、地方各級財政部門給予農機作業補貼,通過合理的渠道,直接補貼給農機手。

  4、強化基層服務體系。大力加強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和穩定農機管理、推廣服務機構,以基層農機服務組織、農機大戶為主體,逐步建立基層農機服務網絡體系,及時了解農民對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的實際需求,為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提供優質的技術服務。(欒芳)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www.sdnj.gov.cn/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