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關注微信
小程序

安徽省摸清“家底”補缺補差應對“農機荒”

作者:安徽日報 何雪峰 本站發布時間:2013年05月10日 收藏

  日前召開的安徽全省防汛抗旱工作會議上,氣象部門發布信息稱,今年汛期,淮河以北地區降雨量將較其他地區偏多。這意味著午收期間淮河以北地區農民需抓緊搶收。為避免出現小麥收割期集中,農機調配緊張情況,各級政府部門有必要提前制定應急預案,做到有備無患。

  摸清“家底”補缺補差

  連日來,宿州市埇橋區95名農機推廣人員每人聯系1個村、10個農機示范戶和若干農機專業合作社,對散落于各鄉鎮的聯合收割機的保有量及機械完好率進行摸底。這項“包村聯戶”工作幫助農機部門掌握了詳實的第一手資料。“目前全區能正常使用的聯合收割機有4650臺。”埇橋區農機局負責人一口報出了數字。

  宿州市農機保有量在全國名列前茅,但2010年午收也發生“機荒”,政府部門千方百計向外地求援才解了燃眉之急。農機大市為何農機不夠用?經調查發現,搶收過程中,部分老舊收割機動輒“趴窩”,甚至是“聾子耳朵”,影響了搶收進度,而此前它們均被計算在農機保有量之中。

  “過去的農機統計往往只將每年新增數字與前一年統計數字相加,無形中忽略了‘帶病’機械。”埇橋區農機局負責人說。為掃除盲區,埇橋區在全省率先采用“包村聯戶”的方法,逐戶逐機摸底排查,同時在各鄉鎮廣布檢修網點,對存在故障的聯合收割機及時檢修,做到午收前正常使用。

  對于超期服役、“帶病作業”的報廢收割機,農機部門不僅需在統計中完全剔除,還要鼓勵和引導農民在自愿的原則下,對它們淘汰更新。由于農機不像汽車有強制報廢的規定,農民一套農機用了20多年不舍得更換是普遍現象,這些本應報廢的農機不僅生產效率低下,且存在安全隱患。去年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就聯合下發通知,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工作,今年,我省又結合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制定了《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工作實施方案》,其中聯合收割機報廢更新補貼為3000元至16000元。

  “俺一直想淘汰舊機買新機,但舍不得花錢,現在國家給補貼,哪有不愿換的道理?”采訪中,許多農機戶表達了這樣的心聲。**近,宿州市農機部門已接到部分農機戶的報廢更新申請。如果這項工作開展順利,將有助于增加今年收割機的有效投入量。

  外出農機及時“召回”

  記者在宿州農村看到,許多農機手已整裝待發,準備跨區作業,為外省市小麥主產區提供機收服務。同時,農機部門也承擔了雙重任務,不僅要幫農機手聯系作業地點,還要確保他們在家鄉麥收時及時趕回。

  “2010年,我市午收出現較大農機缺口,**重要原因是跨區作業的收割機沒能及時回鄉,而問題主要出在信息溝通上。”埇橋區農機局負責人說。為避免本地收割機長時間滯留外地,埇橋區農機部門打造“跨區作業信息平臺”,引導農機手有序流動。記者來到這一平臺,只見大幅“跨區作業路線圖”上標明了全國小麥主產區的位置,同時用箭頭注明了農機手歷年的流向;旁邊的“三夏機收示意圖”則詳細標注了埇橋區每個鄉鎮的小麥種植面積和品種。在電腦上,平臺工作人員把全區的聯合收割機信息和農機手的聯系方式輸入網絡,并與其他省市的農機部門進行對接,實現了對農機手的準確定位和遠程溝通。

  埇橋區農機局負責人說,過去農機手一出去往往就脫離了聯系,現在有這個平臺,可及時掌握農機手的作業位置及作業情況,增強了農機手的組織化程度。家鄉需要時,可通過平臺立即通知他們返回,并為他們提前安排好本地的作業地點,確定好作業價格,讓他們放心踏上歸途。

  前些年,宿州市不少農機手喜歡一路南下找尋熱點區域,跑遠了之后往往難以及時回鄉。為改變一些農機手“舍近求遠”的跨區作業習慣,該市農機部門主動與鄰近市縣進行聯系,搜集機收作業信息,及時向農機手提供。去年起,一些農機手已嘗試縮短作業半徑,并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去年在附近市縣干活的農機手每畝收割價格60元,而跑遠的農機手收割價格每畝才50元。與其跑遠了受罪,不如就近掙錢。”夾溝鎮一位農機手感慨道。

  “訂單”收割三方寬心

  今年,宿州市許多農民、種植大戶在農機推廣人員的牽線搭橋下,早早與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簽下機收訂單,談好機收面積和意向價格。一紙訂單在手,農民不怕搶收期間沒農機用,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也不愁到時沒活干,政府部門則只需負責監督訂單的落實情況,三方都吃下了“定心丸”。

  “過去農民大多到了午收關口才聯系農機手,結果人家可能‘名花有主’了。有的農民提前與農機手達成口頭約定,但一遇搶收年份則違約率較高?,F在有了書面約定,一切都在掌握中。”埇橋區農機局有關人士說。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農民將土地交由農機專業合作社“托管”,簽訂“托管協議”,從種、管、收到出售,享受一條龍服務,地里的事根本不用操心。

  為確保午季搶收萬無一失,借助“外力”也很必要。從4月份開始,埇橋區農機部門就大量搜集周邊市縣農機信息,幫助本地農民與外地農機手簽訂機收訂單,午收期間只要收到這邊的開鐮信息,這些外來收割機將會“馳援”。為吸引和“拴住”外地農機手,埇橋區去年在境內國省道設置了30個引機接待服務站,今年又增加10個服務站,在站點配備簡易維修工具、常用零配件、茶水、防暑藥品和作業明白紙等。良好的作業環境對外地農機手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

  為了保證“訂單”收割的質量,連日來,埇橋區從農機保養、維修、駕駛等多個方面,對全區農機手進行一次全面培訓,確保他們高效安全作業。同時開通農機熱線,保證24小時值班,接受農民、農機手的咨詢、求助和投訴,協調解決各種問題。午收前夕,這個區除30多部流動加油車準備就緒,還有70多臺被稱為“農機120”的流動維修車準備投入運行。午收期間,這些服務車輛將和26個農機技術服務隊一起,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和農機手們提供貼心服務。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