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關注微信
小程序

青島農機的“四輪驅動”效應

作者:青島農機化信息網 本站發布時間:2013年09月29日 收藏

  發展新型農機經營主體,既是發展現代農業的迫切需求,也是擺在農機部門面前的重大課題。為此,青島市農機局加大投入、強化培訓、搞好維修、建設庫房,四措并舉推進新型農機經營主體建設,產生了“四輪驅動”效應,以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服務組織、農機專業大戶為代表的新型農機經營主體蓬勃發展。截至目前,全市農機專業合作社達到410多個,各類農機化服務組織1700多個,農機專業戶達到6.59萬個。

投入驅動:注入發展活力

  不斷加大購機補貼投入力度,為新型農機經營主體注入發展動力。補貼資金由2008年的250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一億多元。將補貼工作重心下移到區、市,成立由政府領導牽頭,人大、政協、紀委、財政、農機、工商、農業、水產、林業、公安等部門參加的領導小組負責實施,使責任更明確、監管力度更大、更符合經營主體發展需求。累計爭取購機補貼資金4.8億元,受益農戶5.5萬多戶,補貼各類機具8.6萬多臺(套)。

  萊西市寄馬溝村的王振軍享受50多萬元補貼,購買了小麥聯合收割機玉米聯合收獲機、免耕播種機、旋耕機等13臺套機械,實現了“收、耕、播、運”機械化“一條龍"作業,還靠機械承包土地400多畝,年收入20多萬元。像王振軍這樣主要依靠農機養家糊口的農機專業戶在青島已有6.59萬個,農機戶年田間作業收入達到了18億元。

  實行累加購機補貼和財政項目扶持政策,促進農機合作社發展。補貼資金向合作社傾斜,在全市購機補貼30%的基礎上,再向合作社累加10個百分點,使其購機補貼比例達到40%,并優先安排購買補貼機具,壯大合作社實力,吸引農機戶紛紛加入。農機化項目集中向合作社投放,3000多萬元的農機化示范基地建設、保護性耕作、機械深松、農機“安居工程”等項目資金投入,使合作社強身健骨,建起40多處花生、馬鈴薯、茶葉等示范基地,50多個集庫房、維修間、培訓室為一身的農機大院,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50萬畝,搭建起發展平臺,拉動其快速發展。

  全市農機合作社數量由2008年底的36個發展到目前的410個,擁有社員1.5萬多個,農業機械5萬多臺(套),年服務總收入5億多元,承擔了全市60%以上的農機作業總量,成為農機作業的主力軍。膠州市鴻飛農機合作社擁有12噸糧食烘干機、大型拖拉機、聯合收獲機等各類農業機械176臺(套),經營流轉土地5000多畝,年農機作業面積6萬多畝,總收入270多萬元。

  在購機補貼政策的帶動下,無人植保飛機、大型聯合收割機、深松機、韭菜收獲機、草莓扶壟機等一大批現代化農業機械得到了推廣應用,全市拖拉機保有量達到20.6萬臺,大中型拖拉機3.8萬多臺,聯合收割機1.3萬多臺,農機原值達到53.3億元,提升了農機經營主體的現代化裝備水平。

培訓驅動:打造精良之師

  近年來,青島市農機部門通過建設培訓基地、開通網絡學校、進村入戶辦班,打造了一支20萬人組成的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機職業農民大軍,推動農機化主推技術到位率達到95%以上,實現農機年總收入38億元,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85.5%。

  建設培訓基地,將課堂搬到校、企、社現場。依托青島農業大學,對全市農機合作社社長進行法規政策、形勢分析、經營管理以及農機化新技術培訓,引領其開展土地規模經營,壯大經濟實力,成為新型經營主體。聯合生產廠家、經銷商、合作社建立了18處鄉村實用技術培訓基地,隨時為農機手提供面對面的培訓服務。青島福盛農機有限公司是一家年銷售6000萬元的企業,平度市農機局與其合作設立了農機實用技術培訓基地,聯合工商、質檢、消協等部門對新購機農民進行操作、維修、消費維權等知識培訓,每年培訓農民2000多人。

  開通青島市農機教育培訓網校,對近年來主推的保護性耕作、玉米聯合收獲、花生機械化生產等10項農機化技術,錄制成視頻,放在網上對全社會免費開放,讓農民坐在家里就能方便地學習掌握農機化新技術。

  按農時季節、分專業開展農機化科技培訓進村入戶,有效解決農機培訓“**后一公里”、技術轉化“**后一道坎”的問題。保護性耕作是對農田實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稈覆蓋地表提高抗旱能力的先進農業耕作技術,可在農民看來是“懶漢種地”,觀念上難接受。青島農機部門組織專家,在涉及5000多個農戶的50個核心示范區內,每戶發一本圖文并茂的技術使用圖冊,每村上一堂詳細講解保護性耕作好處及操作要領的公開課,每鎮辦多場機具現場演示會。炕頭上學、地頭上教,近年來累計舉辦培訓班200多期,場機具觀摩演示會220多次,培訓專業技術人員4000余人,參訓農民5萬余人。平度市蘭底鎮的王玉芹聽講座后萌生了搞保護性耕作的念頭,從四年前搞20多畝試驗田開始,發展到現在的3500多畝,成為全市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帶頭人。今年全市實施保護性耕作70多萬畝,經青島農業大學測產,保護性耕作小麥比傳統耕作畝增產10%以上,每畝節本增效100多元。

維修驅動:破解“看病”難題

  面對農機手普遍反映的農機維修難問題,青島市農機部門通過創建星級文明銷售市場、建設農機區域維修中心、推動農機合作社和生產廠家合作等措施,基本上做到了機具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鎮。

  創建“星級文明農機銷售市場和企業”39家,讓消費者買到了安全可靠的放心農機具和高質量維修配件。與工商、質檢部門聯合開展創建“星級文明農機市場和銷售企業”活動,對創建單位的場地規模、人員狀況、銷售額度、遵紀守法、服務設施以及用戶滿意度等都做了明確要求,并實行動態化管理,約束、規范了企業行為,實現了消費者零投訴,從源頭上為提高農機維修質量奠定了良好基礎。

  建設農機維修網點639個,基本解決農機日常維修問題。爭取財政資金,對新建或購買新設備提升維修服務能力的農機維修網點實施獎勵,每點獎勵5-10萬元。同時推薦這些企業的維修人員參加農業部組織的免費高技能人才培訓,提高其人員素質。

  建設區域性農機維修服務中心,逐步解決大型機械維修難的問題。依托農機維修網點、農機銷售企業和合作社等,建立服務范圍廣至少覆蓋5個鄉鎮、能夠進行大型機械維修的區域性農機維修服務中心和4S店19家。萊西市老段農機區域維修服務中心擁有12名技術人員、27臺大型維修設備和5部維修服務車,服務輻射范圍達到周邊7個鎮。今年6月20日下午6點左右,萊西市沽河街道的欒永卿在收割小麥時,機器滾筒軸斷了,老段中心接到電話后,馬上派人趕到現場修好了機器。老欒激動地說:“這要在以前,得到縣城才能修,來回至少得一天,現在2個小時就修好了!”

  開展農機合作社與農機企業共建,提高合作社維修能力。萊西市組織57家農機專業合作社與福田雷沃、青島豪特等農機生產企業簽訂“企社共建”協議,企業免費為合作社培訓維修人員、提供技術服務,延長“三包”服務期限。該市為民農機合作社社長葛義芳深有感觸地說,“以前我們自己修機器,總感覺力不從心,有了企業這個‘靠山’,心里踏實了。”

設施驅動:解決“住房”之憂

  隨著大型補貼機具的增加,機具存放難成為合作社和農機戶們**頭痛的問題。大型機具露天存放,銹蝕現象比較嚴重,縮短了機具使用壽命,有的農機戶甚至忍痛賣掉了家里的小型作業機械。

  針對這些問題,青島市農機部門從2009年開始,每年爭取財政資金100多萬元,擇優扶持人數20人以上、擁有大中型農業機械20臺套以上、農機原值200萬元以上、農機作業服務面積1萬畝以上的農機合作社,實施農機“安居工程”,建設能夠停放大型機械的高標準農機庫房、維修間、培訓教室等。項目驗收合格后,每處補助50%的建設資金,累計投入財政資金600多萬元,50處農機專業合作社受益。

  膠州市李旺屯村村民王聰義真是比過年還高興,他逢人就說:“我家的小麥聯合收割機住進合作社蓋的新房了,再也不用風吹雨淋遭罪了!”原來,他所在的秀臣農機合作社通過實施農機“安居工程”,建設了可供近40臺機械居住的庫房,還為機手提供培訓、維修機具等服務。

  今年麥收結束后,筆者走進了膠州市膠東鎮農機合作社,親身感受了農機“安居工程”的魅力。在合作社院內看到,農機技術人員正在檢修保養小麥聯合收割機,給軸承打黃油,更換柴油、機油、空氣濾清器,檢查更換磨損零配件……一臺臺小麥聯合收割機整齊地停放起來。合作社社長劉宗杰介紹說:“安居工程建成后,機手在這兒接受培訓,機械在這兒維修保養,加上存放條件好,1臺車至少能多干3年的活,真是解決大問題了啊!”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www.amic.agri.gov.cn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