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關注微信
小程序

別買中國小農機 售后欠缺成爛坯

作者:中國科學報 本站發布時間:2015年01月29日 收藏

  三農直通車綜合報道:“目前,中國農機中低端產能過剩,只有開辟發展中國家新市場,才能拉動資源發展,否則只能被‘消滅’。”1月15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院長、國際農業與生物系統工程學會繼任主席李樹君說。

  中國已成為世界農機使用第一大國、農機裝備制造第二大國,但卻一直不是制造強國,農業裝備整體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有近30年的差距。

  李樹君說,這首先體現在產品的品種數量上。發達國家農業裝備品種超過65大類7000多種,而中國只有14大類3500余種,且主要集中在田間作業方面。

  此外,在產品的先進性上,亦有很大差距。以聯合收割機為例,在世界發達國家,其平均無故障時間為70~100小時,在中國只有30~40小時。

  而更大差距體現在自主創新能力上。李樹君說,幾十年來,中國農機工業基本上走的是技術引進、跟蹤模仿的路子,缺少原創和核心技術,重要產品和工藝技術幾乎全部依靠引進,涉及國計民生的糧、棉、油等重要商品的生產技術裝備保障能力嚴重不足。

  中低端產生過剩,高端產能不足,伴隨著市場競爭的國際化,農業裝備技術創新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在此情況下,李樹君指出,走出去,擴大發展空間,搶占國際市場,是振興國家農機工業的必由之路,全面參與國際競爭已是中國農機企業沒有退路的選擇。“國內市場留給我們的時間和空間所剩無幾,如果不走出去,相當于就地被消滅,而進入國際市場,可以釋放多余產能,拉動經濟發展。”

  在李樹君看來,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是農機走出去的目標市場,而這對于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也可以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近些年來,中國已經和非洲等國家有著一定的農機貿易合作。不過,在李樹君看來,既有的貿易還是“一賣了之”,效果都不太理想。

  李樹君曾經多次到非洲出訪,他發現,中國小型農機的出售大都沒有形成規模和產量,而很大原因是售后維修服務跟不上,農機大都很快成了廢銅爛鐵。

  “單純賣機器,卻沒有后續服務網點,這樣既不可持續,而且負面影響很大。”李樹君說。要想農機真正走出去,要有長遠觀念,必須加快建設貿易示范點,搞好備件和服務提供。

  此外,李樹君說,必須扎根于當地的農業產業鏈,推進成套工程走出去,即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與生物質能利用“四位一體”,實現種植機械化、養殖福利化、食品有機化、剩余物資源化“四化同步”,制造、銷售、維修、培訓與服務全產業鏈走出去,推動海外產業的持續健康良性發展。

  除此之外,為了促進農機更好地走出去,在李樹君看來,加大國際化平臺建設力度、建立開放式的國際化研發中心、加強人才互訪和培訓力度、深入推進學術交流與合作、積極推進政府間科技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www.gdcct.net/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