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關注微信
小程序

山區推進農業機械化難度大 現代農機如何“提速上山”

作者:安徽日報 史力 本站發布時間:2015年05月08日 收藏

  山區初加工機械超27萬臺,促特色農業提質增效

  黃山峰奇景秀,盛產名茶。如今,各類現代茶機的推廣應用,正為這里的徽茶“提香添色”。

山區農機

資料圖

  4月底,記者來到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唐模生態茶園坐落玉屏山麓,這里正舉辦茶園管理機械演示。一臺大型機械“騎跨”在一隴茶樹上。隨著它駛過,嫩芽被飛快地采摘。“這種茶葉采摘機,可以根據需要控制采摘高度,一天能采上百畝茶園,是人工效率幾十倍。”現場負責人介紹。

  “噴灌、耕作、修剪、三級以下毛峰茶采摘等已實現全程化機械作業。”玉屏山農機服務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與人工作業相比,每畝茶園成本降低50%以上,畝均效益達6000元,增收800元以上。

  “黃山市山區農機化,特別是名優茶生產機械化走在全省前列,已開始從小型成套設備向大型加工流水線發展,逐步實現清潔化、連續化、智能化。”黃山市農機局局長畢灶明介紹,現在全市名優茶機制率達95%以上。

  山核桃是寧國市一張名片。但過去果樹管理難,勞動強度大。如今,這里正大面積推廣山核桃高射程彌霧噴粉機、割灌機、脫脯等,山核桃病蟲害防治、脫脯機及茶葉加工已基本實現機械化,大幅度減少勞動力投入。在廣德,通過發展毛竹加工機械,每年90%的毛竹在該縣機械化加工,延長了產業鏈條,提升了附加值。

  省農機局局長劉紹太表示,2013年以來我省實施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等山區農機化發展四大工程,并選擇10個縣開展山區特色農機化試驗示范,成效顯著。“目前,全省山區農產品初加工機械達27.3萬臺,特別是茶葉機械超過20萬臺,居全國第三。”

  綜合機械化水平僅60%左右,制約現代農業發展

  在皖北,老人種田相當普遍;皖南山區則不然,毛竹、山核桃、茶葉都需要大量勞動力。這既因為山地農事生產強度大,也因為機械化程度低。

  唐模生態茶園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內演示的各類茶園管理機械雖然都已實用化,但普及使用面并不高,大部分還是依靠人工。勞動力加快轉移形勢下,也導致茶園管理粗放,產量低、效益差。

  省農機局計財處處長盛海介紹,目前我省農機總動力居全國第四,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69.6%,高出全國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南部山區農機化卻進展較慢,成為制約當地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整體看,山區市的綜合機械化水平僅有60%左右。”

  “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難度大,這是由自然條件、經濟條件決定的。”盛海分析,山區耕地較少,地形復雜,不利于機具田間作業。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特別是機耕道路建設難度大,機械通行及轉移困難。

  “作物品種復雜多樣,也限制了機械化發展。”盛海說,僅大宗山特產品我省就有10多種,這些作物的種植模式不一,農民對機械化的需求多樣。再加上種植分散,生產規模較小,機械作業難度較大。

  機械化跟不上,讓安徽省山區農特資源難以轉化為經濟效益。在岳西山區,記者遇到一位農民。他告訴記者,把一個毛竹采伐后從山上拖下來,是件極耗體力的事??瓷先M山毛竹,但是“變成錢”不容易,很多村民干脆就不管、不采。

  在黃山市,農機局副局長吳文松經常為推廣茶葉生產流水線奔走。在他看來,機械化是促進茶葉生產標準化、對接大市場的必然手段。“黃山有70萬畝茶園、70萬茶農,占全市農村人口的64%。以機械化促進茶葉生產提質增效,是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吳文松說。

  “我省山地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1.3%,農業機械化加快發展的重點在山區、難點在山區,潛力也在山區。”劉紹太強調。

  農機農藝配套推進,需要優化政策加強扶持

  4月中旬,記者來到黃山市徽州區楊村鄉梅川村,這里空氣中彌散著濃郁的茶葉清香。“大部分環節上都使用機械,但銷售增長快,提高產量和質量必須要上流水線。”長青有機茶合作社負責人杜長青告訴記者。

  “隨著山區特色農業經濟迅速發展,農機需求日益旺盛,推動農機‘上山’恰逢其時。”劉紹太表示。近日,省政府在黃山市專門召開山區農機化發展座談會,明確提出將以茶葉生產加工機械化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山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機械化。

  “首要的問題是機械,要研發和推廣小型化、輕巧化和操作靈便的新型農機,適應山區需要。”中聯重工品牌部負責人介紹。記者看到該公司剛剛推出的一款輕型拖拉機,專為山區水田設計,加裝履帶,可以實現原地360度的旋轉掉頭,適合窄小田塊使用。

  盛海介紹,省農機局將與安農大、省農科院等探索建立聯合攻關機制,強化項目支撐,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攻關。

  讓好機械充分發揮作用,還必須有好的技術體系支撐。“目前已確定南陵縣、黃山區為農機化產業發展示范縣,將農機農藝融合作為重要內容,示范和帶動廣大農民應用一批山區農機農藝有機融合、相互促進的先進技術。”劉紹太說。

  采訪中,許多山區市、縣的基層農業(機)干部表示,與平原相比,山區農機化起點較低,情況復雜,沒有現成經驗,需要加大投入,完善各種保障機制。“以茶葉加工流水線為例,當前越來越多的合作社和農業企業有購買需要。但它不在國家政策補貼范圍,影響了生產者積極性。”吳文松介紹。

  對此,盛海表示,我省已明確將山區特色農產品加工機械納入重點機具補貼范圍,特別是對茶葉加工機械、干堅果脫殼機實行重點補貼。專家強調,針對茶葉流水線,在國家政策難以突破情況下,可以考慮省或市、縣進行補貼試點。目前黃山市的歙縣和黟縣都已自籌資金,率先探索茶葉流水線補貼。

  基礎設施不配套,是農機“上山”的“攔路虎”。“山區路差、用地指標不足、維修網點配套滯后,帶來農機行動難、存放難、維修難。”畢灶明介紹。針對這些問題,今年我省將落實生產設施、附屬設施和配套設施用地政策,明確山區農機專業合作社機具庫棚、維修網點建設用地一律按設施農用地管理。同時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等涉農項目向山區傾斜,形成支持山區農機化發展的合力。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epaper.anhuinews.com/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