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關注微信
小程序

化“堵”為“疏” 為秸稈找出路

作者:河北省趙縣副縣長康建林 本站發布時間:2016年06月29日 收藏

  1999年是趙縣秸稈禁燒的轉機之年。以前是一味“堵”,對老百姓燒秸稈防不勝防。我們也認識到這不是長久之計,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子了。老百姓也厭倦了和政府官員“打游擊”,期盼著政府給指出一條秸稈綜合利用的路子來。

  這一年,縣委、縣政府在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下血本敞開補貼農民購買農機具。當時一臺清江650拖拉機大約4萬元,秸稈切碎機4000元,每臺拖拉機補貼8000元~11000元,切碎機補貼1000元。只要農民有需求,就敞開補貼。這一年縣政府拿出350萬元資金,用于大中型拖拉機、玉米秸稈切碎機、旋耕機等機具補貼,當年全縣補貼50~65馬力拖拉機381臺,秸稈切碎機381臺,旋耕機360臺,鍘草機900臺。我們鎮上當年購置了368臺大拖和配套機械。為實現秸稈就地切碎還田提供了機具保障。

  當時農村還在征收“三提五統”,第一次領到農機補貼“回頭錢”的農機手,心里樂開了花。當時,每畝地的作業費用是20元,扣除油料消耗能掙到近6000~8000元,再加上旋耕,三到四年就能掙回一臺拖拉機。為給購買新機具的農機手找活干,全鎮積極推廣縣農機局規范的《秸稈還田作業合同》,保證了“農機有活干、種地有機用”。農機手和農民找到了**佳結合點。

  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兩條:一是在經濟上農機手和農戶都能夠接受;二是作業質量明顯提高。以往的切碎機切出來是絲絲縷縷,拉不開、扯不斷,影響農民耕種,應用新技術切出來都成了碎末,直接融進了土壤。質量提高的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農機馬力大了,刀具改進了;二是玉米品種的改進了,到成熟期秸稈依然是青枝綠葉,容易打碎。

  成功的喜悅激勵我們繼續努力。經過兩三年的不懈推廣,到本世紀初,大面積焚燒秸稈現象在趙縣成為了歷史。通過多年的秸稈還田實施數據對比,玉米秸稈直接還田較傳統堆漚還田比較,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簡化工序,節省勞力,促進增產,減少污染的作用。據測定,實行秸稈機械切碎直接還田,相當于畝增施標準氮肥22.8~29.9千克,標準磷肥12.3~14.7千克。

  農作物秸稈機械化利用也帶動了趙縣農機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和壯大。通過實施小麥、玉米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促進了小麥秸稈切拋機、玉米秸稈切碎機、玉米收獲機等機具的研發、生產、推廣、應用。

  河北省趙縣副縣長康建林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news.xinhuanet.com/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