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關注微信
小程序

中國農機化展望大會在天津召開

作者:韓瑞貞 劉玉 本站發布時間:2016年08月15日 收藏

  以“展望”為題命名會議,給人想象的空間。展望者——展開來向遠處觀望也。在一個充滿變化因素、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展望是不是真的望得明白、說得清楚?記者帶著問號來到了天津。8月13日,中國農機協會農機化分會在這里召開中國農機化展望大會。為了使展望有一個確定的方向,會議設定了主題——農業結構調整與農業機械化。

  這次開的實際上是個精英聚集的“神仙會”。當前農機界知名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官員幾乎悉數到場,近200人。大家的發言側重不同,各抒己見,但都在試圖回答這樣一個核心的問題:中國的農業機械化正面臨一個怎樣的發展趨勢?

  供不應求仍然是主要矛盾

  專家學者們的發言,幾乎都提到了“供給側”不足的狀況。縱觀這些年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一方面,農業機械化供給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十二五”期間,我國農機裝備水平快速提升,2015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3%,另一方面,“十三五”是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期,也是農業機械化加快發展的機遇期,更是農機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拓展、升級”的窗口期。有專家特別提到了今年7月30日在吉林召開的全國農業機械調整座談會上,韓長賦部長指出的在農業發展的九個方面,需要農機裝備支撐,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供給側的薄弱。2015年,棉花種植面積減少530萬畝,玉米減少3000萬畝,大豆、飼草作物增加。農業結構的變化,又使得農業機械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變得更為復雜。而就農業產業自身而言,問題和矛盾依然很多。

  “就農產品貿易逆差來說,主要農產品價格倒掛,原因在于成本過高,要素稟賦不利。目前我國農業生產每畝人工成本是美國的6到18倍,土地成本是美國的1到3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告訴記者,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今年開始,農業發展面臨很嚴峻的問題,存在國際競爭力下降、可持續發展能力下降、供需匹配能力下降、增收支撐能力下降等四方面問題。

  持有同樣觀點的還有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張天佐,他說:“從農業生產看,以小規模經營為主的傳統生產方式沒有改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的基本狀況沒有根本改變,農業環境和資源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三個問題制約農業發展。”

  由此可見,中國農業機械化供給側的改革,就不單單是數量增加和質量提高的問題,它所擔負的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保護和改善環境、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使命甚至超過了自身的功能。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必須更加重視農業結構調整,更加重視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這是“展望”這一課題中應有之義。

  狼來了,羊還能悠閑地吃草嗎?

  會議的發言中,不少人更加關注“國二”升“國三”給農業機械化發展帶來的巨大挑戰,他們說,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狼來了”的問題。

  環保部大氣環境管理司機動車環境管理處處長韋洪蓮給農機行業從業者敲響了警鐘,“農機國三排放標準從今年12月1日開始實施,但是目前的標準可能遠遠不夠,以后可能要按機動車要求實施。標準的升級轉型需要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根據發達國家農機排放標準升級的應對策略與經驗,約翰迪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劉鏡輝指出,“每個階段的產品都要有穩定期,政策應做到早頒布、不改變、分階段。”。他很自信地稱,約翰迪爾將一如既往地用“洪荒之力”生產出好用的農機。

  而在事實上,農機工業制造業研發實力嚴重不足。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把農機裝備作為十大重點支持的領域之一;今年農業部和工信部已經把《農機裝備發展行動方案2016-2020》做了多次調研論證。“未來農機行業應從淘汰落后產能、技術升級,提高大田作物機械的質量,研發經濟作業的機型和用環保可持續理念提高產品質量等四個方面著手適應新形勢。”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農經司原副司長方言研究員表示,如果國內企業沒有準備好,沒有技術儲備就不可能順利實現轉型升級。

  有學者認為,在農業機械化服務組織水平低的問題,也是發展的一個內在壓力。“先有工業化后有農機化,農機化是工業化伴隨結果。農機化是工業化深入發展的必然要求。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需要農機化支撐。”中國農業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傅澤田教授如是說。如今,國內的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都在上升,這加劇了農機化作業成本。所以農機化的前提是要規模化經營,要解決好農機服務組織的問題。如果農機化水平不能得到提升,工業化必然受損,進而農業產業自身發展必將受到限制。

  農機化始終伴隨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展望是對趨勢和前景的判斷,農機化發展的趨勢是全面機械化,矛盾和問題很多,但是要抓主要矛盾。現在農機行業的主要矛盾是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中國農機學會農機化分會名譽主任委員白人樸在座談會上說。從技術上講,有新技術、新產品供給不足的問題,體制機制的改動、科學管理有效供給不足,無法滿足全面機械化對產品多樣化的需求,有些產品供不上,結構調整、產業升級需要的產品跟不上,所以說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有效供給不足,但低水平的供給過剩。另外,他還作出兩個判斷。其一是,新形勢下,拿來主義不行。以前農機化的發展的路徑是先仿造,把國外已有的先拿來,光靠仿制不行了。但是現如今光靠他們的產品也不行了,有些中國需要的產品他們沒有;還有些直接用拿來的產品不適應中國。今后中國大量需求將是用來解決丘陵山區機械短缺問題。其二,低水平的同質競爭日子越來越難過了,因此,必須轉型升級。

  “目前農機產品、質量、品種還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需要,通過科研項目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更多時候要依靠農機企業。農機企業的創新意識和行動較之以前有很大的進步。”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會長陳志認為,十三五期間,智能農機裝備是未來發展重點。

  與會專家的發言中,引用了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國農機化工作會議上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的講話內容,強調要加大農機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加快打造中國農業機械化升級版,為現代農業建設提供更有力支撐。力爭實現2020年主要農作物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機械化、種養加全面機械化取得顯著進展,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8%的目標,為今后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十三五農機化的關鍵問題是實現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應當有一個標準。要實現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也要積極推進全面機械化(畜牧業、養殖業等),統籌考慮其中的裝備和技術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懋華告訴記者,農機行業轉型升級將帶來下一個黃金十年。

  雖然會議只開了一天,記者的腦袋里卻已裝得滿滿。歸程中,記者腦子里不斷交替著同為宋代人的王安石和蘇軾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高層”,“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用哪句來表達這次“神仙會”更精當呢?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www.amic.agri.gov.cn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