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關注微信
小程序

破解農民增收難題的“金鑰匙”

作者:中央農辦調研組 本站發布時間:2016年08月30日 收藏

山東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調研與思考

  前不久,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央農辦主任、中央財辦副主任唐仁健同志帶領中央農辦吳宏耀、張建軍、何予平、李文明幾位同志,圍繞新形勢下如何破解農民增收難題、形成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就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農村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的內涵、載體、推進思路及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培育等問題,到山東省作了調研,形成此篇調研報告。征得調研組同意,在本報刊發。

  **近公布的統計數據表明,已經“十二連快”的農民收入增長也面臨下行壓力。今年上半年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8.9%,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6.7%。這是2004年以來實際增長幅度**小的一年,前12年同期實際增幅都在8%以上,而今年首次掉到了7%以下。這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信號。在農民工就業趨緊、農產品價格低迷的形勢下,如何為農民持續增收找到新動力?

  帶著這一問題,日前我們到山東省,以濰坊市、濟南市為重點就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及其對農民增收的效果作了調研。我們先后到濰坊市的壽光市、寒亭區、峽山區、青州市考察了種業研發中心、中百大廚房、大棚生產區、花卉產業園、農業科技孵化器等,到濟南市的章丘市考察了基層供銷社、現代農業園,同鄉村干部、農民群眾、企業經營者進行了座談,與山東省委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進行了交流。總體感受是,山東省把培植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舉措,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跨界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激發了農村發展活力,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實實在在開辟了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四個招數

  建在濰坊市“中國食品谷”的“中百大廚房”是三產融合發展的一個范例。走入“中百大廚房”的車間,映入眼簾的是一箱箱經過清洗包裝準備外運的水果、蔬菜,幾條流水線正在分別加工各種熟食和面點。這個6萬平方米包括蔬菜、水果、干貨、熟食、面點、豆制品的加工區,上游聯著濰坊各縣市區及周邊縣市37個蔬菜基地和全國各地的29個水果基地,下游靠著600多家直營、連鎖店和“宅配套餐”網上配送、佳樂家商城農產品的網上銷售。類似這樣的企業,在濰坊市還有十多家。

  這是山東省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一個縮影。近兩年來,山東省以農業為依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制度、技術、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催生了許多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省里同志介紹,他們在這方面的招數主要有4個。

  一是堅持“三鏈重構”,引領“新六產”發展。山東省致力于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三鏈重構”,就是產業鏈相加,著眼點是產業化升級,即第一產業接二連三,向后延伸;第二產業接一連三,雙向延伸;第三產業接二連一,向前延伸。價值鏈相乘,著力點是提質增效增收,即一產的一份收入,通過二產增值為兩份收入,再形成三產的三倍效益。供應鏈相通,著力點是降成本、增活力、可持續,即產銷直接對接,減少流通環節,節約流通成本。

  二是突出“兩個亮點”,激活“新六產”發展。亮點就是農村電商和鄉村旅游。目前,全省已有40個縣簽約運行農村淘寶項目,建設村級服務站1500多個。去年全省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約為450億元,增長30%以上。鄉村旅游顯示火爆態勢,今年上半年實現鄉村旅游收入950億元,同比增長29%。經營業戶6.4萬戶,吸納安置就業31.5萬人。

  三是依托“三大載體”,帶動“新六產”發展。就是通過美麗鄉村、特色小鎮、農業園區,集聚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要素。目前,全省有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81個。

  四是做強“三大主體”,撬動“新六產”發展。目前,全省家庭農場發展到4.7萬家,農民合作社15.9萬家,規模以上龍頭企業9300多家,新型經營主體發揮了“先吃螃蟹”的引領作用。同時,山東省在財政投入、土地流轉、金融創新、科技支撐、農民培訓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為打造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營造環境、提供助力。

  二、農村產業融合的兩個關鍵和四種形態

  山東同志常講,山東農業看濰坊。濰坊市農業總產值居全省之首,蔬菜、肉類出口分別占全國1/10和1/8。濰坊市還是一個農業出經驗的地方,上世紀90年代就在全國率先孕育了農業產業化雛形,經久不衰的壽光蔬菜大棚更是聞名遐邇。如今濰坊市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的實踐,讓我們體會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緊緊扭住“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這兩個關鍵。

  “全環節升級”,就是用新理念、新技術、新裝備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在土、肥、水、種、藥等各環節和生產、加工、銷售等全過程,注入現代經營、科技和管理要素,使傳統產業脫胎換骨。壽光市的蔬菜產業就是范例,從土壤到大棚,都在改造提升。過去大棚土壤由于過量施肥和常年連作等原因,出現了有機質含量降低、次生鹽漬化和土傳病害加重等現象。從2011年開始,壽光市投入4000萬元,通過大力推廣微生物菌肥、高碳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對第一輪需要改良的28萬畝土壤,全部進行了改良。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了0.8個百分點以上、蔬菜產量增加了10%以上;施肥平均減少了40%以上、施藥平均減少了25%以上、用水減少了50%以上,實現了節水、節肥、節藥和增效。今年壽光市開展大田改大棚、舊棚改新棚的“兩改”工作。目前,已完工“兩改”1.8萬畝,大棚2600多個。相較于傳統大棚,第五代新式大棚面積大了,棚架高了,圍墻薄了,土層低了,采光更好了,通風更暢了,設備也更先進了。土地利用率、勞動生產率都得到了提高,蔬菜的產量和質量也隨之提升。

  “全鏈條升值”,就是一二三產的三個鏈條在融合發展中同步得到升值,而不是一產的初級產品到二產鏈條才升值,二產的加工產品到了三產鏈條才升值,這樣才可能實現三次產業在融合中形成縱向的一體化發展,也才能夠使農民群眾更多地分享二三產業增值的收益。怎么做到全鏈條增值呢?我們在濰坊市峽山區的優渥有機農業有限公司找到答案。優渥公司是一家IT公司轉型發展有機農業的新型經營主體。項目規劃建設5000畝有機蔬菜、有機水稻種植示范區,現已建成600畝,其中有機認證400畝、有機認證蔬菜94種,通過了美國(USDA)、加拿大(CAAQ)的有機認證。他們做到了三個鏈條都增值。首先是種什么?種有機蔬菜和大米,即使單賣這些初級產品也比普通產品值錢;其次是加工什么?就是把初級有機產品加工成食材,加工中得到增值。然后是賣什么?他們打造“有機匯”這個市場品牌,通過會員制這個渠道,向客戶提供“家庭有機食材一站式服務”,賣的是品牌,也是服務,增值效果十分明顯。“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相融相促,“全環節升級”是基礎,“全鏈條升值”是目標。

  我們進一步思考,產業融合以什么樣產業形態來體現?結合在濰坊等地的調研,我們初步感到目前至少有終端型、體驗型、循環型、智慧型,這四種產業形態已經破土而出,成為產業融合的有效載體。終端型,就是以農產品終端消費需求為導向,逆向安排一二三產業全過程,使農業生產、加工、配送各環節都契合消費需求。中百大廚房、優渥有機公司就實現了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從初級產品到終端消費的無縫對接。體驗型,就是挖掘和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消費者通過旅游觀光、休閑養生、社會實踐、農耕文化教育等,實現參與式體驗。山東省的大批農家樂、采摘園、開心農場等就是這種體驗場所。循環型,也可以說是生態型。目前,有的地方以循環農業作為產業融合的渠道,推進各種農業資源往復與高效流動,達到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與提高經濟效益的多重作用。智慧型,就是把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傳感器等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到農業生產、加工、營銷各環節,對全過程實施智能感知、預警、分析、決策和控制。在壽光市潘家稻莊,我們就參觀了一座座“智慧蔬菜大棚”,一整套的智能化設施,實時監測著濕度、溫度、光照、通風等變化狀況,進行著自動灌溉、降溫、通風、施肥等照料活動,大棚的主人只用一臺手機就可以遠程操作,大大節省了人工人力和勞動時間。

  當然,以上四種產業融合形態,總體上是依據各自生產形式、產業功能而初步劃分的,在基層的豐富實踐中,既有單一產業形態,也有混合形態,我們考察的濰坊市的青州(國際)花卉產業園以及濟南市的章丘現代農業示范園,就既具有休閑體驗觀光的性能,也在提供銷售花卉和食品等終端產品,可以說是終端型與體驗型的全面融合。

  三、要為產業融合發展定好位、號準脈、加把力

  通過在濰坊、濟南兩市實地調查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情況,我們感到有這樣幾點啟示。

  一要在戰略上把產業融合發展“定好位”。從山東省抓產業融合發展的勢頭和農民群眾對新產業新業態的勁頭來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可能會催生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又一次歷史性變革。我們感到,這也許是繼“大包干”、鄉鎮企業、農民工進城之后,中國農民的又一偉大創造,極有可能再次給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使農業農村真正成為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從長遠看,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茁壯成長的產業融合發展,是否能夠同樣創造歷史奇跡,需要今后進一步觀察和研判。但從眼下看,已經在各地農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新產業新業態,確實能使要素在工農、城鄉和產業間高效配置,產業鏈、價值鏈在融合中縱橫延伸,農業的生產方式、經營方式和組織方式發生深刻轉變,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動能、開辟新空間。其中使人眼前一亮的是,三產融合對農民增收效果明顯,直接體現到經營凈收入增長上。濰坊市今年一季度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222元,其中工資性收入僅增長4.4%,而經營凈收入則增長了19.9%(遠高于全國同期9.2%的水平),是近幾年同期**高的。這些年來,農民增收很大程度靠工資性收入的較快增長,在當下農民工就業趨緊、農民收入面臨下行壓力的形勢下,產業融合發展正在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新增長點。正如一位基層干部所說,產業融合發展,很可能成為破解農民增收難的“金鑰匙”。我們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把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戰略舉措。

  二要在戰術上為產業融合發展“號準脈”。孕育農村產業化雛形的濰坊市,如今又在農村產業融合上做的風生水起。那么,產業融合與我們以前常說的農業產業化區別是什么,到底什么關系?我們感到,產業融合與農業產業化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兩種形態。做個簡單的比喻,產業化是把三次產業這三個“雞蛋”放在一個盆里,你挨著我、我連著他,形成聯動發展;產業融合是不僅把三個“雞蛋”放在一個盆里,并且還要打碎、攪勻,使它們完全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他,形成融合發展。因此,產業融合是產業之間的高度融合,不是簡單結合,是有機交融,不是一般交集。這個道理,我們是從基層和群眾實踐中體味到,今后也似有必要向更多的干部群眾講清楚,不能把產業融合簡單當作農業產業化的“再印版”,而是要作為農業產業化的“升級版”。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進一步認識產業融合的內涵與外延。從邊界上看,融合就很難分清產業間原有的界線,很難分清哪個是農業、哪個是工業、哪個是服務業,三次產業在交融中是似無似有、共存共有,這就是為什么把產業融合發展叫做“第六產業”的道理。從時序上看,沒有分三個時段和先后順序,很難分清哪個時段搞生產,哪個時段搞加工,往往是三產同時起步、同時演進。從空間上看,融合使要素綁在一起,集聚度相當高,很難分清哪個區域搞種植養殖,哪個地塊進行加工銷售,有時生產場所也是加工車間,還是銷售平臺。從關系上看,三產互為依托、互為因果,哪一產的發展都以對方存在為必要條件,否則效果便大打折扣。

  促進產業融合健康發展,有一個誰來干、誰當主角的問題,也要弄清把準。產業融合發展效益高、前景好,工商資本有積極性。目前看,不少工商資本和社會資金已經進入這個領域,并取得初步成果。產業融合離不開工商資本的參與甚至發揮引路作用,但是從我國具體國情農情出發,需要明確,產業融合發展更應由農民群眾自己干、當主角,要讓農民更多地直接創造和分享產業鏈、價值鏈的升值收益。農民自己怎么干?要培育多元化的經營主體,核心是家庭農場、合作社以及農民參與入股的龍頭企業等。產業融合要有一定的組織化程度作保障,一家一戶有時很難干成。從山東的經驗可以看到,合作社是帶領群眾進入產業融合領域**有效的組織形式,產業融合需要一定規模的土地,土地合作社就派上用場。需要資金支持,辦在合作社的資金互助組織就能發揮作用。

  三要在政策上為產業融合發展“加把力”。從調研情況看,加快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也是新形勢下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新動力。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生事物,雖然各地都涌現出了一批典型,預示著美好光明的前景,但要把這些美麗的盆景變為亮麗的風景,使星星之火燎原廣袤的農村,還需要各類創業、經營主體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破浪前行,也需要各級政府為之加油助力。政府要干的并不是“建溫室”“造盆景”,而是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公平的競爭環境,讓在農村創新創業的企業享受到在城市一樣的政策,解決好用地、融資、人才、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急難之所。

  第一,解決用地難題。長期以來,年度建設用地指標很難下到農村,農村土地整理、村莊整治出來的建設用地,也通過“增減掛鉤”指標進了城,形成了農村的地農村很難用的怪圈。新產業新業態項目,要在農村落地,首先要解決建設用地問題。可以考慮,將年度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確定一定比例,專項用于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同時,允許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農村建設用地,通過土地入股、公開轉讓方式優先保障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用地。

  第二,解決融資難題。這是在農村創業、辦企業遇到的老大難問題,根子在缺少有效抵押物。可以考慮,通過各級政府支持的“三農”融資擔保體系,或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通過設立基金、貼息、擔保等途徑,解決新產業新業態發展融資問題。

  第三,解決人才難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產業融合,需要大量的跨界人才,迫切要求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當務之急,要加快創新人才培養體制,完善技能培訓機制,解決培訓與需求“兩張皮”的問題,逐步使企業成為技能培訓的主體,政府通過購買服務、事后補助等辦法給予一定支持。

  第四,解決基礎設施問題。鄉村旅游和農村電商是目前**具活力的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對農民增收效果非常明顯。可以考慮,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力度,讓這兩個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得更快些。例如,研究在重點鄉村旅游區實施免費Wi-Fi(無線聯網)工程,進一步推進寬帶進農村、進景區工作,參考一些地區的做法和經驗,在“寬帶中國”的戰略框架內,在重點鄉村旅游區加快建設無線聯網設施,向鄉村旅游者提供免費Wi-Fi。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www.farmer.com.cn/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