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關注微信
小程序

農業大區三招“調”出新格局

作者:經濟日報 本站發布時間:2017年07月03日 收藏

  

石家莊(藁城)現代農業觀光園,精品蔬菜種植產業用上了無土栽培技術。

  河北石家莊市藁城區是一個農業大區,面對變化的市場和消費需求,藁城區引導農民從調優產品結構、調順產業體系和調綠生產方式3個方向入手,推進農業改革,在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的基礎上,實現傳統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

  盛夏時節,在石家莊市藁城區系井現代農業采摘園內,花香四溢,果蔬飄香,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采摘。“自3月份以來,園區每周游客接待量都在1000人以上。”園區負責人王愛軍告訴記者。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年“三農”工作的主線,河北農業大區藁城區是怎么做的呢?“藁城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緊跟消費需求變化,在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的基礎上,引導農民從調優產品結構、調順產業體系和調綠生產方式3個方向入手,實現傳統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藁城區委書記高玉柱說。

  調優結構增效益

  來到藁城區廉州鎮系井村強筋小麥種植區,該村村民吳振堂對強筋麥贊不絕口:“別小看它們,每公斤要比普通小麥貴2角錢,而且產量一點兒也不差,算下來一畝地能多收100多塊錢。如今,俺們村家家戶戶種的都是這種小麥。”

  區別于普通小麥,強筋小麥面筋強度高,延伸性好,是制作面包、餃子的**佳選擇,也成為大型食品加工企業替代國外進口小麥的“香餑餑”。“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么改,其中一項就是想方設法調優產品結構,突出一個‘優’字。說具體點,像小麥這種大宗農產品就要瞄準‘優質專用’,推廣優質強筋小麥為老鄉們找到一條出路。”該區農林畜牧局負責人介紹說。

  藁城區推廣種植的強筋麥實現了大宗農產品“優質專用”,增加了市場的有效供給,而這僅是該區調優農產品結構的舉措之一。記者從該區農林畜牧局土肥站了解到,藁城區擁有28.83畝大片條狀富硒土壤帶,集中分布在南營、梅花等多個鄉鎮。微量元素硒具有的抵御疾病、防止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功效,給當地農業種植深度開發創造了先天的優勢條件。“富硒+農產品”正好迎合了當下消費者對“吃得健康、吃出個性”的需求變化,為該區減少市場低端供應,拓展高端供給提供了有利契機。

  “和人們的飲食變化一樣,農業生產也在跟隨消費變化調整種植結構。”藁城區南營鎮馬莊村旭業家庭農場負責人李智勇說。隨著玉米收購價格的持續走低,從去年開始,李智勇根據消費者追求合理膳食的市場需求,加上地處富硒帶的優勢,與當地農戶簽訂了1萬畝富硒小米種植收購訂單。農戶不僅能夠享受到1.5元的**低收購價,而且每畝地比種植玉米增收400元。李智勇將收購的富硒谷子加工成苦蕎小米、月子小米等5個系列30多個品種的產品,還將下腳料加工成小米醋,實現了谷子的綜合利用。

  除了富硒谷子,該區還通過農技人員下鄉技術指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手段積極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在保證糧食供應的基礎上,引導富硒地帶的農民改種大豆等市場需求量大、賣價高的經濟作物,擦亮“富硒”農產品這塊金字招牌,真正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

   調順體系增業態

  在藁城區廉州鎮城子村的肥畾國莊園內,工人們正在抓緊時間施工,將園區升級打造成集農業科研、科技成果轉化、新品種技術推廣會展和觀光農業采摘、科普親子教育于一體的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如今鄉村休閑游熱度居高不下,再加上優越的區位優勢,正是轉型發展的大好時機。”園區負責人倪巖崢說。

  藁城區旅游局局長李剛喜告訴記者,藁城雖然缺乏名山大川、文物古跡等旅游資源,但是2016年來藁城區旅游的人數達到184萬人,較前年增加26%,其中一半以上的游客選擇了鄉村旅游觀光、體驗采摘,鄉村休閑旅游產業逐漸挑起當地旅游市場的“大梁”。

  驅車沿著定魏線向南行駛,剛剛進入常安鎮所轄區域內,成片的古梨樹便映入眼簾,它們遍布道路兩側,讓人應接不暇。常安鎮在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的過程中,將悠久的優質果品種植歷史與附近的耿村故事、北周卦亂彈、黃家莊制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整合,連點成面,將“常安梨花節”打造成石家莊市近郊鄉村游的一張名片。

  常安賞花、杜村采摘、崗上農業觀光……藁城區抓住成功創建河北省休閑農業示范縣的有利時機,依托現有農業基礎,以強筋麥、設施菜、優質果為主要發展產業,以觀光園、采摘園、生態園為主要發展形式,圍繞“一河六路”重點區域,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實施了“六大板塊”規劃,建設各類現代農業園區30余個。

  調“綠”方式增實力

  無論是發展農產品“特色優勢”,還是推動農業加速轉型,都離不開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藁城區傳統農業生產基礎扎實,糧食、蔬菜總產分別穩定在50萬噸和300萬噸以上。該區按照“抓示范,帶全區”的農技推廣模式,以中國農業科學院、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河北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為技術支撐,以區農技推廣中心為轉換樞紐,以種植大戶為推廣骨干,依靠科技創新和科技帶動,調“綠”農業生產方式,滿足消費者對安全農產品的需求,更為子孫后代留下生產和發展空間。

  “調好農業生產方式,可用8個字簡單概括,即‘節種、節水、節肥、節藥’。”該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王志輝告訴記者,該區農技人員通過多年實地摸索和經驗積累,積極開展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的研究攻關與示范推廣,依靠優化品種的品質結構、強化綜合節水措施、深化配方施肥控肥方法、健全防災減災技術體系等新技術和新措施,實現節本提質、節源降耗、高產高效。

  藁城區梅花鎮的3.2萬畝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田就是該區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推廣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的典型。該區農技人員組成14個分包小組,抓住播種、施肥、澆水、打藥等關鍵生產環節進行督導,推動落實“優選品種、合理密植、節水灌溉、配方施肥、統防統治、機械作業”6項集成技術,僅節種一項就能降低生產成本近40萬元。在典型的帶動下,全區良種普及率達到100%,配方施肥技術普及率95%以上,統防統治面積30萬畝次,水肥一體化示范田1萬余畝。

  通過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藁城區傳統農業煥發出新生機。近年來,該區先后11次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稱號,建成70家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市級以上蔬菜標準園6個、各類現代農業園區30余個、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1家……農業提質增效,有效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去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318元。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paper.ce.cn/jjrb/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