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關注微信
小程序

手機成為中國農民“新農具”

作者:新華網 本站發布時間:2018年07月03日 收藏

  借助手機,互聯網正在中國悄然改變著農業這個**古老產業的面貌。

  2日,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互聯網+農業”發展情況時說,“互聯網+農業”發展態勢良好,如今手機不僅是生活工具、更是生產工具,是廣大農民手中的“新農具”。

  農業轉型成效明顯,農村電商快速發展

  2015年,《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出臺。屈冬玉說,“互聯網+農業”是這份意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內容是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的跨界融合,通過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和要素互聯,創新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現代農業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不斷深化,農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據他介紹,農業農村部組織了9個省份開展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發布了426項節本增效農業物聯網產品技術和應用模式。2017年啟動實施了數字農業建設試點。前不久,我國又成功發射了首顆農業高分觀測衛星。

  “現代農業技術在輪作休耕、監管、動植物疫病遠程治療、農機精準作業等方面發揮了明顯作用。小麥聯合收割機等大型收割機普遍安裝了GPS或北斗衛星系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棉花大田種植集成應用了物聯網技術,綜合應用效益每畝增加210元。”他說。

  同時,全國有14個省份開展了農業電子商務試點,探索鮮活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休閑農業等電商模式,428個國家級貧困縣開展了電商精準扶貧試點。2017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25萬億元,農產品電商正邁向3000億元大關,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800萬人。

  彌補城鄉數字鴻溝,信息資源開放共享

  據屈冬玉介紹,2017年起全國18個省份開展整省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通過建設益農信息社為農民提供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培訓體驗等,彌補城鄉數字鴻溝。目前全國已有20.4萬個行政村建立了益農信息社,占全國行政村總數的三分之一。

  “這對農業農村的信息化是革命性的。”屈冬玉說。

  近年來,通過實施“寬帶鄉村”工程、持續推進農村地區電信普遍服務,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2017年底,全國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96%。手機在養殖業、種植業、產后加工等方面都得到了應用。

  農業農村部在全國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農獸藥基礎數據、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四個平臺,組織了21個省份開展8種主要農產品大數據試點,每天發布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每月發布19種農產品市場供需報告和5種產品供需平衡表,逐步實現用數據管理服務、引導產銷。

  他也表示,農業農村的大數據是海量的天文數字,但基礎比較弱,因此要通過數據的收集、整理、開發、利用,提供權威的政務信息服務、管用的商務信息服務。

  農產品出村、打造全產業鏈成為未來“互聯網+農業”重點

  成效雖明顯,但在屈冬玉看來,“互聯網+農業”發展只有短短幾年,今后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當務之急是‘互聯網+農產品營銷’,就是農產品出村。”他說,傳統的電商是通過互聯網把工業品、消費品送到農村,而對鄉村振興大業來說,更重要的是幫助農民把優質特色農產品賣到城市。

  據他介紹,上周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出臺政策,包括農產品質量追溯、標準化、分級包裝、冷鏈物流等,確保“農產品出村”,而且要“出得好價錢”。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盡快出臺農產品出村工作的指導意見,解決農產品產銷對接問題。

  另一項重點工作是做好全產業鏈。屈冬玉說,“互聯網+農業”首先是農業的數字化,傳統產業要實現數字化處理才可能打造數字農業,所以全產業鏈包括產前、產中、產后,也包括產地環境的數字化。

  此外,抓能力建設,包括農民應用使用信息化的能力,以及與物聯網、信息化應用相關的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等。

  另據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在會上介紹,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益農信息社建設,確保到2020年覆蓋全國80%以上的行政村。同時,強化村級信息員選聘培訓,優先從返鄉下鄉人員和有志于從事信息服務的農村青年中選聘信息員,開展培訓、提升能力。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www.xinhuanet.com/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