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關注微信
小程序

“秸稈大縣”不見“火燒連營”

作者:新華社 本站發布時間:2018年12月26日 收藏

  吉林省梨樹縣是聞名全國的產糧大縣,耕地面積達396萬畝,每年秸稈產量可達240萬噸。曾經,每到秋冬時節農田里秸稈燒成一片,是威脅大氣質量的主要污染源。2018年入冬以來,梨樹卻一直保持著“零火點”記錄,其中的奧秘何在?

  “零火點”,靠的不是“一禁了之”

  每到秋冬季節,農民因豐收而開心,但梨樹縣環保局局長王錕的心卻開始懸了起來。“農民習慣于把秸稈在地里直接燒掉,經常遍地開花,火燒連營。2017年有一天曾出現過60多個火點。”

  基層干部為了“堵住”燒秸稈費了不少周折。四棵樹鄉黨委書記王野說,2018年的力度尤其大,不僅在村屯拉橫幅,向在校學生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無死角”地宣傳禁燒,還成立了鄉、村、組三級執法小組,在田間派專人管護,日夜不停地巡邏。

  梨樹縣副縣長張武說,經過基層干部們不懈努力,禁燒宣傳確實取得了明顯效果。“但秸稈只靠‘堵’不讓燒,并非長遠之計,不從根本上解決秸稈的出路問題,農民可能還會偷偷燒。”張武說,近年來梨樹堅持不懈推廣科學耕作模式,并且搭建起秸稈綜合利用產業體系,秸稈逐漸從垃圾變成了資源,這才是實現“零火點”的根本原因。

  秸稈逆襲,源自一場深刻的種地革命

  11年前開啟的一場關于耕種模式的革命,使梨樹玉米秸稈一步步實現了變廢為寶的逆襲。

  作為典型的黑土地耕作區,梨樹縣一度為了追求糧食高產而過度精耕細作,黑土地因此出現嚴重退化,不少土地從“一兩黑土二兩油”變成了“破皮黃”。

  從2007年起,梨樹縣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探索秸稈全覆蓋還田、淺旋還田、免耕播種等新的耕種模式。這個地處東北腹地的縣城,每年都能吸引40多名專家和80多名研究生,其中不乏武維華院士等****專家。從春耕一直到秋收,黑土地里常見忙碌的“白大褂”。

  “秸稈打碎之后鋪在地上,或者淺旋到15-17厘米的表層土壤中,再通過免耕播種機械栽培,采取寬窄行模式,不僅秸稈得到了**大化利用,黑土地也得到了保護。”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說。

  據林海鎮農業站站長程延河等基層農技人員介紹,秸稈還田后形成有機質,連續五年以上土壤有機質可以增加20%左右,減少化肥用量20%。這種模式還有助于保水,秸稈覆蓋相當于增加一次40-50毫米降水。在一塊對比試驗田里記者看到,采取新模式種植與傳統方式種植的玉米根系深度相差可達20至30厘米。

  梨樹縣種糧大戶盧偉說,前些年地里連蚯蚓都罕見。采用覆蓋還田模式以來,每平方米達到100多條。“這樣種地還能節約整地、翻地等成本,每公頃能省1500元左右。”

  王貴滿大學畢業35年來一直在梨樹縣從事黑土地保護研究與實踐。在他看來,小小秸稈命運的逆襲,反映出東北耕作方式的革命,以土地永續利用為目的的保護性耕作將逐步取代以過度追求高產為目的的精耕細作。

  目前,梨樹全縣推廣這種新模式的面積達200萬畝,相當于140多萬噸秸稈留在了地里。梨樹的探索不僅造福本地,也逐步推廣到省內外的多個糧食主產區,在東北四省區示范推廣總面積超過1000萬畝。

  農村改革越深入,秸稈出路越豐富

  由于目前秸稈還田技術還無法覆蓋全部耕地,還有大量秸稈需要找到出路。

  在梨樹縣十家堡鎮龍王廟村,龍升種植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宇正忙著把地里的秸稈打包成捆。從秋收結束開始,他的10臺秸稈打包機和十多臺運輸車每天連軸轉,500斤一捆的秸稈打包好之后立即送往周邊的發電廠,供不應求。

  “現在合作社有50多戶農民加入,土地集中起來管理,從種到收大家不僅有地里的收成,還能從打包撿拾中賺一部分錢。”張宇說。

  在梨樹縣箭農生物質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里,秸稈經過生產線壓縮處理后,變成了手指大小的秸稈燃料顆粒。公司負責人張帥說,這種燃料燃燒效率高,污染低,每噸出廠價可達500元以上。

  除了撿拾打捆和燃料化利用,梨樹還通過玉米秸稈青黃儲和壓塊飼料加工等方式,喂飽了40萬頭牛和35萬只羊。目前全縣青黃儲秸稈轉化量達到10萬噸,年產秸稈飼料2萬噸,過腹轉化解決了牛羊吃不飽和秸稈無處放兩大難題。

  根據測算,目前梨樹縣的240萬噸秸稈中,采取還田、撿拾打捆、飼料化和燃料化加工的總量已經達到199.7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3.2%,秸稈焚燒的壓力大大減輕。

  梨樹縣農牧局局長盛天介紹,梨樹縣今年整合各類資金共6500多萬元,專項用于推廣秸稈綜合利用。

  張武說,要想把秸稈綜合利用推得更好更穩,更深層的動力來自農村改革。通過土地確權和土地流轉、土地托管等改革,梨樹縣大部分土地實現了規模經營,盧偉、張宇、張帥既是農民,又是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負責人。正是由于政府科學引導和這些“新農人”的積極響應,秸稈綜合利用推進速度才會如此之快。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www.xinhuanet.com/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